“所”結(jié)尾的成語18個(含解釋和出處)
百問中文為您整理了多歷年所、各得其所、進退失所、不知死所、頭足異所等“所”結(jié)尾的成語18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多歷年所[duō lì nián suǒ]
【解釋】歷:經(jīng)歷;年所:年數(shù)。經(jīng)歷的年數(shù)很多。
【出處】《尚書·君奭》:“率準茲有陳,保乂有殷。故殷禮陟配天,多歷年所。”
【示例】每逢皇家受命,多歷年所。 ——唐·劉知己《史通·自敘》
【第2句】:各得其所[gè dé qí suǒ]
【解釋】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后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shù)奈恢没虬才拧?/p>
【出處】《周易·系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示例】全國人民都要有說話的機會,都要有衣穿,有飯吃,有事做,有書讀,總之是要各得其所。 ——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的演說》
【第3句】:進退失所[jìn tuì shī suǒ]
【解釋】前進后退均無容身之處。比喻處境困難。同“進退無所”。
【出處】清·唐才常《辨惑》:“然則漠視君民,孤身遁世,進退失所,首鼠兩旁,其與存者幾何?”
【第4句】:不知死所[bù zhī sǐ suǒ]
【解釋】所:處所。不知道死在那里。
【出處】宋·孔平仲《續(xù)世說·尤悔》:“莊宗迫之出站,德威謂其子曰:'吾不知死所矣!’父子俱戰(zhàn)沒。”
【示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9卷:“妾不知死所矣!”
【第5句】:頭足異所[tóu zú yì suǒ]
【解釋】指被斬。同“頭足異處”。
【出處】漢·劉向《說苑·雜言》:“昔者費仲、惡來革、長鼻決耳,崇侯虎順紂之心,欲以合于意,武王伐紂、四子身死牧之野,頭足異所,比干盡忠剖心而死?!?/p>
【第6句】:樓堂館所[lóu táng guǎn suǒ]
【解釋】樓:高樓大廈;堂:殿堂;館:賓館;所:處所。泛指一切高檔建筑物。
【出處】鄧小平《軍隊整頓的任務》:“有的部隊請客送禮,修建樓堂館所。”
【第7句】:流移失所[liú yí shī suǒ]
【解釋】猶言流離失所。指無處安身,到處流浪。
【出處】《清史稿·世祖紀二》:“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誠者,有司禮送京師,加恩畜養(yǎng)?!?/p>
【第8句】:進退無所[jìn tuì wú suǒ]
【解釋】前進后退均無容身之處。比喻處境困難。
【出處】明·孔邇《云蕉館紀談》:“婦懷孕十月已足,適至萬山之門首而產(chǎn),時將夜半矣,進退無所,不得已就于門下,以手扳門環(huán)生一女子?!?/p>
【示例】生負氣出門,進退無所,躑躅于利涉橋上,將為抱石之謀。 ——清·珠泉居士《續(xù)板橋雜記·軼事》
【第9句】:適材適所[shì cái shì suǒ]
【解釋】指辦事能力與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場所相當。
【出處】郭沫若《北伐途次》七:“本來是在面坊里住慣了的老馬又落到面坊里,也算得是適材適所。”
【示例】周公這次把他挑選來作為撤退計劃的執(zhí)行人,真要算是適材適所了。 ——《洪波曲》第十五章二
【第10句】:優(yōu)劣得所[yōu liè dé suǒ]
【解釋】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示例】我們盡量做到優(yōu)劣得所。
【第11句】:死得其所[sǐ dé qí suǒ]
【解釋】所:處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適的地方。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
【出處】《魏書·張普惠傳》:“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復何恨。”
【示例】我們?yōu)槿嗣穸?,就是死得其所?——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第12句】:早為之所[zǎo wéi zhī suǒ]
【解釋】為:安排;所:處所。及早為他安排一個場所。
【出處】《左傳·隱公元年》:“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p>
【示例】賊焰方張,不如早為之所。(《明史·列女傳·關(guān)陳諫妻呂氏》)
【第13句】:不得其所[bù dé qí suǒ]
【解釋】原指未得善終,后指沒有得到適當?shù)陌差D。也指不能達到目的。
【出處】漢·荀悅《漢紀·文帝紀論》:“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與歌詠,各言其情?!?/p>
【示例】如果這些階級的人們不得其所,如果這些階級的人們沒有說話的權(quán)利,要想把國事弄好是不可能的。 ——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的演說》
【第14句】:流落失所[liú luò shī suǒ]
【解釋】流轉(zhuǎn)淪落,沒有安身的地方。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吾至親骨肉流落失所,理當收拾,此乃萬不得已之事?!?/p>
【第15句】:寄顏無所[jì yán wú suǒ]
【解釋】臉面沒有地方放。猶言無地自容。
【出處】《晉書·蔡謨傳》:“[蔡謨]遷侍中、司徒,上疏讓曰:'伏自惟省,惜階謬恩,……上虧圣朝棟隆之舉,下增微臣覆餗之釁,惶懼戰(zhàn)灼,寄顏無所?!?/p>
【第16句】:兩得其所[liǎng dé qí suǒ]
【解釋】指對雙方都有好處。
【出處】宋·劉克莊《與鄭邵武書》:“此事與立孫無相妨,華屋良田與吾之孫,獨以一命與吾兄之孫,兩得其所矣。”
【示例】趙師爺算無遺策,進退兩得其所。 ——高陽《慈禧全傳》五十七
【第17句】:死無葬身之所[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
【解釋】形容慘死或嚴厲的懲罰。同“死無葬身之地”。
【出處】魯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我先前的攻擊社會,其實也是無聊的。社會沒有知道我在攻擊,倘一知道,我早已死無葬身之所了?!?/p>
【第18句】:流離失所[liú lí shī suǒ]
【解釋】流離:轉(zhuǎn)徒離散。無處安身,到處流浪。
【出處】《漢書·薛廣德傳》:“竊見關(guān)東困極,人民流離?!?/p>
【示例】年荒劫大,百姓們不是離家逃荒,流離失所,便是等待餓死。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