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案”的成語(37個(gè))
本文整理了案甲休兵、冤假錯(cuò)案、雪案螢燈等含“案”的成語37個(gè),其中“案”開頭的成語8個(gè),“案”結(jié)尾的成語11個(gè),“案”在中間的成語18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案”開頭的成語【第1句】:案甲休兵[àn jiǎ xiū bīng]
【解釋】指停止戰(zhàn)事,休養(yǎng)士卒。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方今為將軍計(jì)莫如案甲休兵,鎮(zhèn)趙撫其孤。”
【第2句】:案劍瞋目[àn jiàn chēn mù]
【解釋】案:同“按”,握住;瞋:瞪眼。握住寶劍,瞪大雙眼。
【出處】《莊子·盜跖》:“案劍瞋目,聲如乳虎。”《莊子·盜跖》:“案劍瞋目,聲如乳虎。”
【第3句】:案堵如故[àn dǔ rú gù]
【解釋】堵:墻壁,居所;故:原來的。像原來一樣相安無事。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jì)》:“諸吏人皆案堵如故。”
【第4句】:案無留牘[àn wú liú dú]
【解釋】桌案上沒有積壓的公文。形容辦理公務(wù)干練、及時(shí)。
【出處】清·朱彝遵《商丘宋氏家乘》序:“一十七年,國奢示之以儉,事煩行之以簡(jiǎn),月要?dú)q會(huì),久而案無留牘。”
【示例】一應(yīng)公事,張令都聽他決斷。真是案無留牘,獄無冤刑,民心大悅。 ——清·黃小配《洪秀全演義》
【第5句】:案牘勞形[àn dú láo xíng]
【解釋】案牘:公文。文書勞累身體。形容公事繁忙。
【出處】唐·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第6句】:案螢干死[àn yíng gān sǐ]
【解釋】書案上借以照明的螢火蟲都干死了。形容正直的讀書人做官被貶或死后,居處荒涼的景況。
【出處】唐·杜甫《題鄭十八著作虔》:“窮鄉(xiāng)悄然車馬絕,案頭干死讀書螢。”
【第7句】:案兵束甲[àn bīng shù jiǎ]
【解釋】放下兵器,捆束鎧甲。指停止作戰(zhàn)。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若不能當(dāng),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第8句】:案牘之勞[àn dú zhī láo]
【解釋】案牘:公文。辦理公文的勞累。
【出處】唐·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示例】吾徒幸無案牘之勞,且有休退之日,登高能賦,此其時(shí)乎? ——明·李楨《長安夜行錄》
“案”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冤假錯(cuò)案[yuān jiǎ cuò àn]
【解釋】冤案、假案、錯(cuò)案的合稱。
【出處】王朔《誰比誰傻多少》:“就按你們?nèi)酥圃煸┘馘e(cuò)案那個(gè)標(biāo)準(zhǔn),我這點(diǎn)毛病也不夠捕的吧?”
【示例】我們力爭(zhēng)沒有冤假錯(cuò)案的出現(xiàn)。
【第2句】:頭沒杯案[tóu mò bēi àn]
【解釋】〖釋義〗頭伏在酒杯和桌子間。比喻盡情歡樂,不拘形跡。
【出處】《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每與人談?wù)摚瑧蚺哉b,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幘。”
【第3句】:三頭對(duì)案[sān tóu duì àn]
【解釋】指有關(guān)雙方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chǎng)時(shí)一起對(duì)質(zhì),講清楚事情真相。
【出處】郭寶昌《大宅門》第二十八章:“白氏三兄弟'三頭對(duì)案’,現(xiàn)場(chǎng)監(jiān)督,明唱明記核查賬簿,那情景很是莊重。”
【示例】這件事情我們?nèi)^對(duì)案,一次弄清,從此毫無瓜葛。
【第4句】:畫眉舉案[huà méi jǔ àn]
【解釋】畫眉:指漢張敞為妻畫眉毛的故事;舉案:指漢朝孟光為夫送飯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愛。
【出處】《漢書·張敞傳》:“(敞)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duì)曰:'臣聞閨房之內(nèi),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
【示例】奏晉交歡,喜蘭閨芳質(zhì),玉堂名彥,看瑟調(diào)琴弄,畫眉舉案。 ——明·楊珽《龍膏記·錯(cuò)媾》
【第5句】:南山鐵案[nán shān tiě àn]
【解釋】指已經(jīng)判定、不可改變的案件。
【出處】典出《新唐書·李元纮傳》:“元纮早修謹(jǐn),仕為雍州司戶參軍。時(shí)太平公主勢(shì)震天下,百司順望風(fēng)指,嘗與民競(jìng)碾硙,元纮還之民。長史竇懷貞大驚,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搖也。’”
【示例】前之所斷,不愧南山鐵案,蓋其情實(shí)可誅,則雖死而無怨也。 ——清·薛福成《庸庵筆記·軼聞·讞獄引律同而不同》
【第6句】:螢窗雪案[yíng chuāng xuě àn]
【解釋】為勤學(xué)苦讀的典實(shí)。
【出處】《晉書·車胤傳》:“胤恭勤不倦,博學(xué)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初學(xué)記》卷二引《宋齊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示例】暗想小生螢窗雪案,刮垢磨光,學(xué)成滿腹文章,尚在湖海飄零。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
【第7句】:齊眉舉案[qí méi jǔ àn]
【解釋】案:古時(shí)有腳的托盤。送飯時(shí)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處】《后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示例】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五回
【第8句】:拍板定案[pāi bǎn dìng àn]
【解釋】比喻作出決定。
【示例】會(huì)議爭(zhēng)論了一天,夏曦拍板定案:全軍轉(zhuǎn)移到湘鄂邊去。 ——?jiǎng)ⅧP舞《民國春秋》第十九章
【第9句】:三榜定案[sān bǎng dìng àn]
【解釋】三次張榜,廣求意見,再作最后決定。極言行事慎重。
【第10句】:三曹對(duì)案[sān cáo duì àn]
【解釋】指審問對(duì)質(zhì)。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1回:“第一殿秦廣大王即差鬼使催請(qǐng)陛下,要三曹對(duì)案。”
【示例】一個(gè)偷情,一個(gè)尋拿,拿住了三曹對(duì)案,我也無回話。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28回
【第11句】:未了公案[wèi liǎo gōng àn]
【解釋】公案:案件,問題。沒有解決的案件或事情。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清涼泰飲燈禪師》:“時(shí)有僧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師便打曰:'祖禰不了,殃及兒孫。’”
【示例】文成公于'思無邪’自為一說,前輩謂之未了公案。 ——元·方回《可言集考》
“案”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雪案螢燈[xuě àn yíng dēng]
【解釋】比喻勤學(xué)苦讀。同“雪窗螢幾”。
【出處】元·鮮于必仁《折桂令·書》曲:“送朝昏雪案螢燈,三絕韋編。”
【第2句】:積案盈箱[jī àn yíng xiāng]
【解釋】案:桌;盈:滿。堆滿書桌,塞滿書箱。形容書籍、文稿、卷宗等非常多。
【出處】《隋史·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惟是風(fēng)云之狀。”
【第3句】:食案方丈[shí àn fāng zhàng]
【解釋】形容吃的闊氣。同“食前方丈”。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孝養(yǎng)》:“高臺(tái)極望,食案方丈,而不可謂孝。”
【第4句】:雪案螢窗[xuě àn yíng chuāng]
【解釋】比喻勤學(xué)苦讀。同“雪窗螢幾”。
【出處】元·吳昌齡《張?zhí)鞄煛返谝徽郏骸埃坌∩菅┌肝灤埃燎谑d,淹通諸史,貫串百家。”元·白樸《東墻記》楔子:“小生年長二十五歲,雪案螢窗,苦攻經(jīng)史,博古通今。”
【示例】大相公一向奮志云程鶚?biāo)],埋頭雪案螢窗,手不釋卷,口不絕吟。 ——明·徐霖《繡襦記·正學(xué)求君》
【第5句】:堆案盈幾[duī àn yíng jī]
【解釋】堆:堆積。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后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處】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jī);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qiáng),則不能久。”
【示例】史稿堆案盈幾,以夜繼日,僅了公家文書。 ——宋·劉克莊《再宣索文集回奏狀》
【第6句】:拍案稱奇[pāi àn chēng qí]
【解釋】奇:特殊的。對(duì)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嘆。
【出處】唐·田穎《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示例】紀(jì)保安父親不看則已,一看之下,頓有“他鄉(xiāng)遇故知”之感,不禁擊節(jié)贊許,拍案稱奇。 ——?jiǎng)⑿奈洹稐P樓》二十一
【第7句】:南山可移,此案不動(dòng)[nán shān kě yí,cǐ àn bù dòng]
【解釋】南山:終南山;動(dòng):動(dòng)搖。終南山可以移動(dòng),但已定下的案子決不能更改。
【出處】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終以為南山可移,此案不動(dòng)。”
【第8句】:有案可查[yǒu àn kě chá]
【解釋】案:案卷,文書。指有證據(jù)可查。
【示例】有案可查,我們不必?fù)?dān)心他作弊。
【第9句】:瞋目案劍[chēn mù àn jiàn]
【解釋】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圓雙眼,握著寶劍。形容帶劍者怒目圓睜的樣子。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fù)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
【第10句】:拍案而起[pāi àn ér qǐ]
【解釋】案:桌子。一拍桌子猛地站起來。形容非常憤慨。
【出處】明·馮夢(mèng)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六回:“羋氏大怒,拍案而起,罵曰:'役夫不肖如此,宜王之欲殺汝而立職也!’”
【示例】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duì)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
【第11句】:鐵案如山[tiě àn rú shān]
【解釋】鐵案:證據(jù)確鑿的案件或結(jié)論。形容證據(jù)確鑿,定的案象山那樣不能推翻。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胭脂》:“鐵案如山,宿遂延頸以待秋決矣。”
【示例】這個(gè)壞分子,罪行累累,鐵案如山,不容抵賴。
【第12句】:鴻案相莊[hóng àn xiāng zhuāng]
【解釋】①表示夫妻和好相敬。②指結(jié)為伉儷。
【出處】據(jù)《后漢書·逸民傳·梁鴻》載:“鴻家貧而有節(jié)操。妻孟光,有賢德。每食,光必對(duì)鴻舉案齊眉,以示敬重。”清·沈復(fù)《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鴻案相莊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示例】仆初日封卿,本思偕老,然以長卿家徒四壁,子敬座剩一氈,而遽欲鴻案相莊,鴆媒是遣,誰其信之哉。 ——清·王韜《凇濱瑣話·金玉蟾》
【第13句】:舉案齊眉[jǔ àn qí méi]
【解釋】案:古時(shí)有腳的托盤。送飯時(shí)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處】《后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示例】次日,蘧公孫上廳謝親,設(shè)席飲酒。席終,歸到新房里,重新擺酒,夫妻舉案齊眉。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第14句】:拍案驚奇[pāi àn jīng qí]
【解釋】對(duì)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嘆。
【出處】明末·凌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示例】更令人拍案驚奇的是:杜詩:'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人民日?qǐng)?bào)》(海外版)19【第82句】:【第1句】:2
【第15句】:宗師案臨[zōng shī àn lín]
【解釋】學(xué)政到達(dá)他主管的地區(qū)主持考試。宗師:學(xué)政。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賤姓嚴(yán),舍下就在咫尺。去歲,宗師案臨,幸叨歲薦,與我這湯父母是極好的相與。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舊?”
【第16句】:鴻案鹿車[hóng àn lù chē]
【解釋】鴻案:指梁鴻妻舉案齊眉的事;鹿車:指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xiāng)的事。比喻夫妻相互敬重,同甘共苦。
【出處】《后漢書·梁鴻傳》及《后漢書·錢包宣妻傳》載
【示例】劍云是寒士生涯,租定了四斜街一所小小四合房子,夫妻團(tuán)聚,卻儼然鴻案鹿車。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
【第17句】:有案可稽[yǒu àn kě jī]
【解釋】案:案卷,文件;稽:查考。指有證據(jù)可查。
【出處】毛澤東《“友誼”,還是侵略》:“尊重中國行政和領(lǐng)土的完整,以及反對(duì)任何外國控制中國等等,這是有案可稽的。”
【第18句】:拍案叫絕[pāi àn jiào jué]
【解釋】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贊賞。
【出處】唐·田穎《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示例】使人見之,一個(gè)個(gè)歡欣鼓舞,快意舒懷,不禁拍案叫絕。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