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蚊”的成語(11個)
本文整理了蚊力負山、朝蠅暮蚊、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等含“蚊”的成語11個,其中“蚊”開頭的成語4個,“蚊”結尾的成語1個,“蚊”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蚊”開頭的成語【第1句】:蚊力負山[wén lì fù shān]
【解釋】以蚊蟲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雖小卻身負重任。
【出處】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應帝王》:“其與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示例】今何幸大慰所懷,不揣蚊力負山,遂以一人獨肩斯任。 ——清·陳夢雷《上誠親王匯編啟》
【第2句】:蚊思負山[wén sī fù shān]
【解釋】負:擔負。比喻力量雖微卻愿擔負重任。
【出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四卷:“予不自揣,蚊思負山,欲取酈注從而疏之。”
【第3句】:蚊虻過耳[wén méng guò ěr]
【解釋】蚊虻:吸血的昆蟲。比喻倏然已過,不足掛懷。
【出處】宋·張孝祥《醉蓬萊·為老人壽》詞:“世故紛紜,但蚊虻過耳。”
【第4句】:蚊虻負山[wén méng fù shān]
【解釋】蚊虻:吸血的昆蟲。以蚊蟲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弱者擔重任,難以信任。
【出處】蚊虻:吸血的昆蟲。以蚊蟲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弱者擔重任,難以信任。
【示例】望使必信,是令蚊虻負山,是井蟆論海也。 ——晉·葛洪《抱樸子·論仙》
“蚊”結尾的成語【第1句】:朝蠅暮蚊[zhāo yíng mù wén]
【解釋】早上的蒼蠅晚上的蚊子。比喻壞人橫行。
【出處】唐·韓愈《雜詩》:“朝蠅不須驅,暮蚊不可拍。”
“蚊”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dù zhuó pōu liáng zhù,wén méng zǒu niú yáng]
【解釋】蟲蛀鳥啄能使梁柱毀壞,蚊虻的叮咬可使牛羊奔跑。比喻微小的有害因素,可以釀成大禍。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謂也。”
【第2句】:猥結蚊聚[wěi jié wén jù]
【解釋】猥:刺猬;猥結:猬毛結集,比喻眾多。比喻人眾集結。
【出處】南朝·梁·任昉《奏彈曹景宗》:“故使猥結蚊聚,水草有依。”
【示例】設使犬羊之眾,猥結蚊聚。 ——宋·李綱《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
【第3句】:鷦巢蚊睫[jiāo cháo wén jié]
【解釋】極言細微。鷦,通“焦”。指焦螟。
【出處】《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公曰:'天下有極細乎?’晏子對曰:'有。東海有蟲,巢于睫,再乳再飛,而不為驚。臣嬰不知其名,而東海漁者命曰焦冥。’”
【示例】柱國趙國公發(fā)言為論,下筆成章……論其壯也,則鵬起半天;語其細也,則鷦巢蚊睫。 ——北周·庚信《〈趙國公集〉序》
【第4句】:蝸角蚊睫[wō jiǎo wén jié]
【解釋】蝸:蝸牛;睫:眼睫毛。蝸牛的角,蚊子的眼睫毛。形容極為狹小的境地。
【出處】北周·庾信《小園賦》:“陸機則兄弟同居,韓康則舅甥不別。蝸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第5句】:使蚊負山[shǐ wén fù shān]
【解釋】使:派,令;負: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勝任。
【出處】《莊子·應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第6句】:聚蚊成雷[jù wén chéng léi]
【解釋】許多蚊子聚到一起,聲音會象雷聲那樣大。比喻說壞話的人多了,會使人受到很大的損害。
【出處】《漢書·中山靖王傳》:“夫眾煦漂山,聚蚊成雷。”
【示例】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南史·武陵王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