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王敦、桓溫為何先后放棄稱帝,原來東晉皇權自帶“防盜”屬性
權臣王敦、桓溫為何先后放棄稱帝,原來東晉皇權自帶“防盜”屬性
東晉一朝,曾經出現過兩位危險的梟雄兼權臣,一位是王敦,一位是桓溫。說他們危險,是因為他們不僅手握重兵、覬覦皇權,而且也確實做出了篡逆的舉動。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他們完全有實力問鼎皇權,自立為帝,但都在最后關頭選擇了放棄,為何會如此呢?原來這背后其實反映出東晉皇權的一種特殊性質——“股份制”分配格局,自帶“防盜”屬性。下面我們從兩大權臣的篡逆行為說起,對東晉皇權的這種特殊屬性進行仔細分析,從而找出王敦和桓溫放棄稱帝的原因。
兩大權臣的危險篡逆
1、王敦
王敦素有野心,東晉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誅殺劉隗為名,舉兵反叛,從荊州起兵,進逼京師,司馬睿派兵迎戰,被王敦擊敗。王敦攻陷京城,控制皇室。元帝司馬睿說:“想要我這個位子,應該早點和我說一聲,我立即退回山東瑯琊老家,何必讓百姓受苦?!笨梢姶藭r王敦如果想廢帝自立,可以說是易如反掌,但王敦卻并沒有這么做,而是最終退兵,返回武昌。
王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