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三大轉折點介紹
三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三大轉折點介紹
其實,從曹魏的建立,到東吳的覆滅,整個三國歷史也就只有短短60年時間。中國歷史上有無數個60年,但好像唯獨三國時期的這60年最讓人印象深刻。東漢末年是一個戰亂的年代,對于百姓來說生活上變的痛苦不堪,但天下英雄也只有在此時才能凸顯,不管你是王權富貴還是一介布衣,只要你能平定天下,就能在歷史上永久留下你的大名。三國的開啟和覆滅,一共經歷了三起非常重要的事件,這次就為大家講講這三大轉折點、這三起事件也有三位主人公,他們分別是賈詡、關羽和司馬懿。很多人會說,漢室權利每況愈下分明就是董卓一手造成了,和賈詡有什么關系呢?實際上,當時朝內的大臣只是反對董卓,但對天子之位并無二心,但賈詡的一個舉動使得長安大亂,這才是禍害的根源。
董卓死后,只要將漢獻帝給保護好,這天下依然還是漢室的天下。但賈詡卻為了保證自己的性命前途將李榷引入長安,借天子之名挑起和王允之間的戰爭。等王允被殺后,整個朝廷算是徹底亂套了。漢獻帝和他身邊的人根本沒有任何辦法阻止這一切,他的處境等同于一只隨時被人領走的羔羊。而董卓那一套挾天子以令諸侯誰都會,就看下一位是誰能殺出重圍坐上這個位置。最后曹操抓住了這次機會,也正式啟動了三國的開關。
第二個轉折點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可能有人會說第二個轉折點應該是赤壁之戰,假如最后勝利的是曹操,那三國鼎立的局勢或許根本就不會出現。不過我們所熟知的赤壁之戰是被演義嚴重夸大過的,歷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戰并沒有這么大的影響力,而且可能根本就沒有發生過赤壁之戰。所以真正影響到三國局勢的事件就不能把赤壁之戰給算進來了。但劉備失荊州的確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徹底打破了三國的平衡。
失荊州和夷陵之戰,讓原本正處巔峰的蜀漢,又成為三國最弱勢的一方。本來三方相對平衡的力量,再次失衡。而且蜀漢和東吳之間的聯盟關系已經失去了最后的信任,哪怕后來諸葛亮還是主動提出要與東吳結盟,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做給曹魏看的。此后吳蜀不可能再有信任可言,曹魏只需將蜀漢和東吳逐一擊破,完成統一就只剩時間問題。可惜這時候曹魏有一號人物,徹底斷送了魏國的壯志,他就是司馬懿。
誰能想到,曹魏的滅亡竟然還在東吳之前。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將曹氏宗親鏟除,此后魏國的江山成了司馬家的囊中之物。司馬昭掌權后,指揮了滅蜀之戰,但司馬昭并沒有選擇登基稱帝,而是把這個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司馬炎。司馬炎登基改朝換代后,曹魏正式滅亡,而天下則被晉國完成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