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玉碎”究竟意味著什么,看日本軍國主義最后的本土決戰計劃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一億玉碎”究竟意味著什么,看日本軍國主義最后的本土決戰計劃

“一億玉碎”究竟意味著什么,看日本軍國主義最后的本土決戰計劃

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國主義者不宣而戰,用卑劣的手段偷襲了美國海軍珍珠港基地,并且同時進攻東南亞的美英屬地。在初期階段,日本占據了戰爭的先機主導權,不僅在極短的時間內占據了英屬馬來和美屬菲律賓,更是在泗水海戰中幾乎全殲了美英荷澳四國海軍聯合艦隊。這對于日本法西斯而言無疑是一針興奮劑,在國內狂熱的戰爭氛圍中,日本軍隊展開了進攻太平洋阿留申群島、夏威夷諸島的戰役。但是在中途島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慘敗,航空力量在極短的時間內遭到了重創,多艘主力航母中彈沉沒。自此之后,日本漸漸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隨著最后的防線“絕對國防圈”被攻破,拼死一搏的菲律賓萊特決戰也被盟軍擊敗。日本再也沒有扭轉戰局的本錢,但是日本軍國主義者依舊怙惡不悛,賊心不死,在空襲不斷、烽火連天的時候提出了最后的本土決戰計劃。這也就是近年來在我國廣為流傳的“一億玉碎計劃”,這種稱謂難免有小說戲劇的渲染色彩存在。在真實的日本決戰計劃中還有很多殘酷的戰爭方案,其具體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來。


盟軍節節勝利

殘酷的本土決戰計劃出爐

日本的本土決戰計劃成型于1944年的萊特決戰,日本大敗之后。萊特決戰是發生在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的大型戰役,其中的萊特灣海戰最為知名。在這場戰役中,日本動員了全部的有生力量,以海陸空三重作戰體系為主干,企圖阻止盟軍登陸。然而最后的結果是日本失去了參戰的全部空軍和海軍,僅僅剩余了部分陸軍在勉強維持。據服部卓四郎的《大東亞戰爭全史》記載:

“ 昭和19年(1944年)10月以來約兩個月間,空海陸共同激烈戰斗的萊特決戰,就這樣宣告結束了。大本營增派的三個精銳師團,還沒有來到戰場,決戰就結束了。首先在空中戰敗,接著失去海洋,最后在陸上戰敗。”

這樣的結果使得日本真正面臨了滅頂之災,整個本土已經完全暴露在了盟軍的艦船和海軍陸戰隊的面前。所以,在此役之后無論是日本軍部還是小磯國昭內閣都在考慮本土決戰的問題。

日本政區圖


1945年初,一份名為“決號”作戰準備綱要悄然出爐,這份計劃出爐的當天,日本海軍便動員了大量士兵前往沖繩進行本土決戰的準備事宜。沖繩當時已經爆發了硫磺島戰役,雙方均遭受了重大打擊,由于沖繩是外海離島的關系,所以前往增援的大部分是海軍方面的士兵。而本土四島則主要由陸軍負責戍守。其具體的決戰計劃如下:

“ 這個計劃的基本思想是靈活運用日本本土的特點,在奮起的一億國民配合下,首先令殘存的全部海、空軍擔任特攻攻擊,爭取將登陸敵軍消滅在海上;然后把本土上的全部地面戰斗力集中在決戰的重要地區,以縱深部署向登陸敵軍斷然發起決戰攻勢,以便一舉決定戰爭的勝負。

1.帝國陸軍應迅速加強戰備,確立必滅敵軍的戰略態勢,在本土重要地區迎擊主敵美軍的入侵。為此,以太平洋與中國海正面為主戰方面,將戰備的重點置于關東地方和九州地方。

  2.努力挫敗敵軍的空襲,制止敵機的猖狂活動,掩護帝國首都和本土的樞紐部分,特別是掩護生產、交通和戰備。

  3.對于敵軍攻占我本土重要地區的企圖,應盡力在海上擊潰之;同時對登陸之敵,展開果敢的地面攻勢,力求速戰速勝。

  甲、把指導航空作戰的重點放在摧毀敵軍的登陸企圖,其主攻目標為敵軍運輸船隊。為此,航空殲滅戰(指對敵基地空軍和不帶登陸部隊的敵機動部隊的攻擊)、防空作戰及與地面作戰的配合等,應從達到前項宗旨的角度出發,適當地控制其限度,以便更好地維持和培養對付敵軍登陸作戰的戰斗力。

  乙、地面作戰的主要目標在于,把登陸敵軍壓制在沿岸重要地區,加以殲滅,求得最后解決。即使沒有航空部隊等配合,地面部隊也要獨自作戰,以期達到預期的目的。

  4.協助海軍保護海上交通,進行水面、水中特攻作戰與防守海峽。

5.靈活運用國土的特點,尤其是應發揚全國皆兵的傳統精神,以期實現作戰目的。為了應付部分敵人侵襲內陸和其它形勢變化,要在整個國土內準備國內抗戰,并期國內警備的萬全。”

此時的計劃中已經提到了“全民皆兵”的概念,這說明“一億玉碎”并非是空穴來風。日本國民的軍事化素質教育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就已經有了萌芽狀態。二戰打響后,日本國內的征兵數量大增,更重視預備役和普通成年男子的軍事教育。在民眾中和學校內都有專門的軍事訓練,所以日本要完成戰爭的緊急動員并不算難。按照這份方案中的統計數字,日本當時可以動員的士兵總數為“陸軍方面有關的軍人軍屬總數約225萬,海軍方面有關的軍人軍屬總數約130萬,特設警備隊的兵力約25萬,國民義勇戰斗隊的組成人員2800萬。”這高達數千萬人的后備部隊就是日本打算和盟軍周旋到底的最后力量,根據硫磺島的經驗看來,這數千萬人的武裝最少可以消滅上百萬盟軍將士,這也和盟軍指揮部預估的戰爭傷亡情況數字相符合。

全民皆兵


同時這一計劃也暗含了將陣亡當做任務的戰爭安排,也就是“玉碎”的概念。日本當時稱之為特別攻擊隊,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神風特攻隊與自殺式襲擊。這支部隊最早出現于1944年的菲律賓海戰,后來日軍高層在制定戰爭計劃時還把這種戰法推廣到了陸戰之中。據《大東亞補給戰》記載:

“ 1945年4月8日下達的本土決戰計劃‘決號作戰準備綱要’規定:陸軍在6月以前組建360個特攻隊(編特攻機2,160架);海軍在1945年中期以前,應基本完成本土決戰準備,包括全面貫徹特攻精神,主要作戰手段為特攻機和水下、水面特攻艇。規定發展的特攻機有自殺飛機‘櫻花’,制式戰斗機‘秋水’、‘桔花’,以及‘藤花’、‘神龍’、‘梅花’特攻機等,從潛艇或基地起飛突擊目標,計劃各制造數百至數千架。在物資極端匱乏,空襲加劇的情況下,不知計劃完成了多少。此外,規定發展的水下、水面特攻艇有小型袖珍潛艇‘海龍’,襲擊珍珠港安全返航的袖珍潛艇‘蛟龍’(曾用代號為甲目標),小型摩托艇‘震洋’,以及自殺魚雷‘回天’等。”

通過大量的后備兵源動員令和自殺式攻擊計劃,兩者便形成了“一億玉碎”的基本內涵。雖然這個詞匯并沒有直接出現在日本當時的這份戰爭計劃中,但是其隱含的內容就是動員日本國內上千萬的民眾通過常規和非常規的作戰形式,不顧一切保障日本的本土。法西斯軍國主義的瘋狂由此可見一斑,當時的日本國內已經面臨了嚴重的物資匱乏和能源不足,民眾已經身處于美軍的空襲之下惶惶不可終日。此時他們又出臺了如此滅絕人性的最終方案,很顯然是要裹挾全部的日本民眾登上法西斯的戰車,最終駛向不歸路。

日本投降

日本法西斯為何會出臺這樣的決戰計劃

首先,日本精銳已經喪失殆盡急需補充兵員。當時的太平洋戰爭勝負已定,日本高層對此已經有了清楚的認識。而這三年多的戰爭已經消耗了日本大量的軍力和物資,并且由于長期的戰略對峙,很多的優勢兵力被束縛在了當地,無法靈活作戰。據日本史家的資料記載:

“ 1941年12月8日對美、英開戰時,陸軍總兵力為51個師,即關東軍13個師、中國派遣軍21個師、南方軍10個師、本土5個師和朝鮮2個師。由于戰局不斷惡化,要求自1944年度迅速增加兵力,1944年動員組建了32個師,1945年初至7月組建了70個師。部隊的編成驚人迅速,裝備當然嚴重缺編,師長中有9人還是少將。

 1945年8月15日戰敗時,負責本土防衛的59個師中,1944年組建的10個師,1945年組建的45個師,兩年組建的部隊占總兵力的90%以上。

 陸軍常備兵力中引以自豪的精銳師,最多時有21個,至1945年8月15日戰敗時,僅留下3個精銳師擔負本土防御,即東京的近衛師,四國的第11師和北海道的第7師。其余精銳師有2/3在南方戰場戰斗最激烈的地區。”

如此巨大的戰爭損耗在日本戰前的計劃中應該是始料未及的,日本的精銳部隊不是被殲滅就是深陷戰爭泥潭無法自拔。這就導致可以靈活機動的老兵部隊嚴重不足,無法有效守護本土。日本一直以來的軍事思想太過于頑固保守,一昧地強調戰爭意志而忽略了靈活機動。當時的日本軍隊屢戰屢敗,可還依舊分散堅守在東南亞和中國等地,不肯收縮兵力,放棄原有地盤回歸本土。面對盟軍的強大攻勢,頑強防御已無實際意義。日軍不肯回防的原因是在日本的戰爭觀念中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堅守土地。強烈的土地欲望和執拗的作戰風格,可以說是讓此時的日本進退兩難。事實上,如果將東南亞前線的軍隊撤回本土,雖然在途中有可能遭到盟軍的打擊,但是總算可以保留一定的有生力量。但是此時,日本卻選擇了大量征召平民入伍的策略,以自殺式攻擊消磨對方的戰斗意志,實在是算不上高明。

日本戰時東條英機內閣


其次,制定這樣殘忍的戰爭計劃主要還是日本大本營從中作梗的緣故。萊特決戰后,日本首相小磯國昭已經意識到了前路的黯淡,但是日軍大本營的戰爭狂熱情緒依舊不減。這樣的戰爭計劃幾乎全部都是出自于他們的手筆,小磯國昭甚至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這樣的“軍政之爭”也是日本在戰時的重大問題之一。據服部卓四郎戰后總結:

“ 在現代高度的總體戰時代,戰爭指導必須根據政略、戰略渾然一體的最高方略——經過分析、綜合紛繁復雜而廣泛的戰爭因素而確立起來的戰爭方略來進行;因而必須完備適合制定和運用這種方略的國家機構。這種機構應該是使政略(國務)與戰略(統帥)部在上述戰爭方略的范圍內來計劃和實行。

為了適應上述戰爭指導上的要求,世界列強都程度不同地完備了強有力的機構。德國、意大利、蘇聯自不必說,像英國的戰時內閣制度和首相的權限、美國的總統權限以及與此相應的機構等等都是這種性質的。但在日本,如前所述,國務和統帥是并立的,最后統一于天皇,但并沒有為取得實效而將兩者充分綜合、統一起來的輔佐天皇的機構。不僅如此,在國務部門、軍事統帥部門各個方面,也都是各自分立,缺乏綜合性。”

日軍大本營希望動員全體國民為法西斯主義殉葬,身為管理民眾的首相卻沒有力量阻止,這也是小磯國昭的不滿所在。畢竟是攸關國家和民族未來的計劃,賭上全部民眾的明天未免風險太大了。

小磯國昭


在日本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本土決戰的先例,事實上這對于日本而言也是一個新命題。按照日本人木訥刻板的性格,頑抗到底是他們的第一選項也不令人意外。而且長期以來,日本就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天皇以武士道來號召管理軍隊。底層民眾渴望通過參軍改變自己的命運,上層貴族也希望通過參軍來延續祖先的光榮。所以,日本全國在初期對于戰爭本身都非常熱衷,但是這種氛圍也會麻痹人們對于戰爭本身的認知和對于生命價值的珍視。大量軍人的生命成為了高層報告中冰冷的數字,因此才會有如此冷血的計劃誕生。

日本本土決戰計劃對于后世的影響

1945年2月,盟軍進攻日本小笠原群島中的硫磺島,拉開了進攻日本本土的大幕。但是盟軍卻在硫磺島遭遇了強烈的抵抗,美軍陣亡了六千余名士兵。之后的兩個月,日本的本土決戰計劃出臺,各種本土決戰的準備工作自然也引起了盟軍情報部門的關注。考慮到強行登陸日本會造成的大量死傷,盟軍于是決定以核武器對于日本本土進行戰略核打擊。在《日本帝國的衰亡》一書中記載:

“ 盟國的領導人,包括丘吉爾在內,對于‘原子彈一旦準備就緒就得投’這一點毫不懷疑。在某種意義上說,杜魯門的決定是不可避免的。在我看來,負責曼哈頓計劃的萊斯利·格羅夫斯將軍后來寫道,‘他的決定是個不干涉的決定——基本上是個不打亂現有計劃的決定。’盡管如此,總得有人拍板,此人便是總統,而杜魯門此時便充滿信心地承擔了責任。他的理由是,這畢竟純粹是一件軍事武器,因此總得使用 。”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遭受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核打擊。數以十萬計的民眾傷亡,整個城市都被夷為平地。如果日本能夠在硫磺島戰役結束之后,積極尋求與美國方面的和談,那么這一幕可能就不會發生。最終,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為太平洋戰爭劃下了句點。

核武器的蘑菇云


綜上所述,日本在已經失去戰場主動權的情況下,在國內開始了本土決戰的動員計劃。因為前方的精銳已經消耗殆盡,大量部隊也無法回援本土。瘋狂的日軍大本營就開始征召平民參軍入伍,具體數量高達數千萬。同時,自殺式襲擊也出現在了決戰計劃之中。這也就是我國民間俗稱的“一億玉碎”本土作戰計劃,殘酷程度遠超文學的書寫和渲染。但也正是這份瘋狂的計劃刺激了盟軍,為了避免大量的傷亡,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對于日本進行核打擊。最終,日本在一片斷壁殘垣之上飲下了這杯自釀的苦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 成人理伦电影在线观看| 嘟嘟嘟www免费高清在线中文|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 精品国产AV色欲果冻传媒| 女人和拘做受口述|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欧美激情videossex护士|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日本免费|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在线观看| 99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原创中文字幕|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欧美黑人巨大xxxxx|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久久久不卡| 男人j放进女人p动态图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美女流白浆视频|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国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九九在线观看精品视频6| 纸画皮电影免费观看|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 制服丝袜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成年人在线看片| 好妈妈5高清中字在线观看神马|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韩国在线免费视频| 天天操天天射天天色| 亚欧洲精品bb| 精品久久国产视频| 国产热の有码热の无码视频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被公侵幕岬奈奈美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