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吳國將領朱桓擊敗曹仁這一戰?
如何評價吳國將領朱桓擊敗曹仁這一戰?
其實在三國時期很多網友應該知道的,感覺這個魏國和蜀國算是主角了,因為總感覺他們一直在打啊打的,但是其實吳國也真的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了,所以并不能小瞧了吳國,最近有關于說吳國的將領朱桓擊敗曹仁這個事情的,那么這一站我們要怎么去理解呢?下面就著這個事情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
朱桓于濡須口破曹仁一戰是以少勝多的擊潰戰,史料記載曹仁有數萬人,個人估計是在四到五萬之間,朱桓的兵力大約只有萬余。朱桓處于劣勢兵力下進行反擊,雖讓曹仁軍損失不大,但前軍敗勢已成,已沒法再打。
魏國東部方面軍已大部分被派到曹休麾下,當時的名將張遼、臧霸都在曹休手下,徐晃、張郃、滿寵分到了曹真手下,單單是曹休手下的臧霸就有一萬多的水軍。曹仁手下雖缺乏名將,但他是當時魏國官職最高將領,總兵力自當高于曹休。曹丕還得派智謀不亞于程昱、郭嘉的蔣濟輔佐曹仁。
吳軍布局方面,東部方面軍的主將是呂范,當時的名將全琮、徐盛、賀齊都在呂范手下,朱桓手里是一員虎將都沒有。朱桓是濡須都督周泰的繼任者,他那個位置戰略性強,位置易于防守,故兵力都集中到呂范那邊去了。
曹仁其人歷來統領一軍是恪守其分,沉著穩重。然調兵遣將需得懂虛實之道,曹仁派蔣濟進攻中洲,以此分散朱桓兵力,可能是想學習曹操老哥的技巧,完全不聽從蔣濟的勸說。曹仁異地作戰,對地形不熟悉,不理解當地水道與吳水軍的移動能力,朱桓一旦察覺曹仁的行動就馬上進行變化,把派出的援軍召喚,反主動進攻曹仁的前鋒部隊,致使其潰敗,斬殺敵將常雕,生擒王雙,擊敗曹仁之子曹泰。
結論就是朱桓用兵之才在曹仁之上,曹仁一生中征戰,往往都是獨領一軍穩妥,一旦指揮多軍團作戰就顯出能力不足,他敗于周瑜、關羽之手都莫不如此,敗于朱桓也不例外。
說一下曹丕三路伐吳各位將領戰績如下:
1.朱然:以五千兵力駐守江陵,承受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滿寵等名將圍攻一年之久,最終令敵人久攻不下而退兵。
2.朱桓:以劣勢兵力擊退曹仁數萬步騎。
3.潘璋:與諸葛瑾在江陵外圍增援朱然,被數次擊退,察覺魏軍用浮船為橋,打算效法周瑜火攻破敵,當火計準備好前。曹丕的謀士董昭發覺不妥,令夏侯尚退兵。
4.全琮:隨呂范與曹休交戰,遇到大風,水軍大亂。全琮和徐盛修正殘軍與魏軍作戰,擊殺魏將尹禮(泰山四寇之一)
5.徐盛:隨呂范與曹休交戰,遇到大風,水軍大亂。徐盛聚集殘兵,以少量兵力抵御曹休追擊,迫其罷兵。
6.賀齊:隨呂范與曹休交戰,遇到大風,水軍大亂。唯獨賀齊的水軍沒有混亂,吳軍依靠賀齊部隊為倚靠,穩住陣勢。
7.韓當:曹真攻打江陵時,韓當率軍保守東南方。
諸葛瑾、呂范盡是敗績就不必提了,這些人的戰績中朱然第一,朱桓第二。
朱桓憑借這一戰獲得孫權進一步重用,與陸遜、朱然、全琮一同成為吳國后期最為倚重的將領。孫權開國時吳將里潘璋、賀齊、呂岱三位老將地位還不如朱桓。陳壽寫《三國志》是把朱桓分到朱然、呂范同傳,不在十二虎將之列也不在全琮、賀齊傳記里。朱然、朱桓、呂范這一傳是記載吳國地位次于周瑜、呂蒙、魯肅的都督,其中朱然、朱桓的戰績也優于程普、韓當、甘寧那些老將。
石亭之戰中,朱桓的計策還比陸遜想的更出色,朱桓本獻計在夾石道事先派伏兵攔截曹休,這計策被陸遜否定了,但后來還是按照朱桓的思路在夾石道阻擊曹休的敗軍。若不是朱桓有性格狹隘護短的缺陷,他的成就也許會高于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