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到底是怎么死的?真實歷史上華雄是被誰斬殺的?
華雄到底是怎么死的?真實歷史上華雄是被誰斬殺的?
《三國演義》中的很多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而對于其中刻畫出來的一些英雄形象,也都是印象深刻的。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后世尊崇的“關二爺”關羽。而在關于身上又有一件聽上去威風凜凜的事件,那就是“溫酒斬華雄”。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華雄雖然是被別人殺了,但卻不是關羽所殺,那么,華雄究竟是被誰斬殺的呢?
1.華雄
關于華雄的出生時間不詳,而去世時間就是公元191年。此人在董卓帳下擔任都督一職,是一名猛將,但是在各路諸侯聯合攻打董卓的時候,孫堅還只不是長沙太守,但他驍勇善戰,成為第一個大破董卓軍的人,而華雄就在此次戰役中被斬殺。而到了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之中,就對這段情節有所改變,改成被關羽所殺。
關于華雄的名字后人也有所爭議,在《三國志》中,他的名字寫成華雄,而在《廣韻》里的記載,認為應該是都尉葉雄。針對這個名字,也有很多對此附和,趙幼文在《通志》中曾記載過,他是支持這種說法,而在《資治通鑒音注》中也寫出“都尉葉雄”。而到了現在,教授吳金華有了自己的看法,他覺得是因為深受元朝以來小說的影響,才會在宋朝以后,把“葉雄”都改叫成“華雄”。因此,我們現在稱他為華雄的話,這都是錯誤的叫法,是脫離于歷史人物,虛造出來的一個人名。
而華雄為什么會被后人所知曉呢?他只不過是董卓帳下的一名武將,武功在那個社會也不算用猛,在小說中出場次數也不多,卻被人知曉,那是因為“溫酒斬華雄”這個典故,使華雄有所名氣。
2.三國演義“溫酒斬華雄”中真正斬華雄的人是誰?
《三國演義》里面溫酒斬華雄,是關羽出世以來第一件露臉的事情。于是,不管是出于對《三國演義》原著的理解,還是通過電影、電視劇的得知,現今人們普遍認為三國時期董卓部將華雄是關羽殺的。然而,演義畢竟是演義,為了趣味性,加入了作者個人的主觀因素。事實上,華雄并不是關羽殺的。
史書記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當時公孫瓚還在幽州,并沒有前來會合。劉備這時也還沒有依附公孫瓚,所以不可能隨公孫瓚前來。當各州郡起兵討董卓的時候,劉備大約還在下密為縣丞,或在高唐為縣尉、縣令,并沒有在洛陽外圍的前線上,關羽不可能出現在那里斬華雄的。
3.斬華雄之事,史書上確有記載。但是斬華雄的并不是關羽,而是孫堅。
當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時,孫堅也起了兵,從湖南北上,到魯陽與袁術會師。當時屯兵于洛陽外圍的聯軍,害怕董卓,同時也想保存實力,都不敢進軍,持觀望的態度。只有曹操、孫堅和河內太守王匡,與董卓的軍隊交過戰。
華雄的出場是在陽人戰役,當時孫堅收集散卒,進屯梁縣之西的陽人。董卓派遣大將胡軫、呂布、華雄等,攻打孫堅。呂布與胡軫不和,而胡軫是主帥,呂布竟故意搗亂。使軍中自相驚恐,士卒散亂。孫堅率軍追擊,胡軫和呂布、華雄等敗走,孫堅麾兵斬了華雄。
《三國演義》把華雄描寫得如此厲害,不過是為了襯托關羽更加厲害。但斬華雄這件事,其實是與關羽毫不相干的。本來是孫堅斬了華雄,《三國演義》卻將戰功移植到關羽頭上,孫堅反而被寫成是華雄手下的敗將,這對孫堅也太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