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的故事
【生卒】:636?—695后
【介紹】:
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年少時,從曹憲、王義方受小學及經史,博學能文。初為鄧王府典簽,極受鄧王愛重,比之為司馬相如。后調新都尉,因染風疾辭官。隱居太白山中,服丹中毒,手足痙攣,成為殘廢。徙居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十畝,疏鑿潁水,環繞住宅,預筑墳墓,偃臥其中。他一生坎坷,也曾因事下獄,后期困于疾病,尤痛苦不堪,終于自投潁水而死。
盧照鄰為“初唐四杰”之一,以七言歌行見長,詩多悲苦憤懣不平之氣,意境清迥,以韻致取勝,其代表作為《長安古意》和《行路難》。詩中對封建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有所揭露。這兩首詩對七言歌行的發展和唐初詩風的變革起了推動作用。
盧照鄰的賦今存14篇,《釋疾文》3篇,《五悲》5篇、《對蜀父老》1篇、《窮魚賦》等詠物抒情賦3篇及《獄中學騷體》、《秋霖賦》各1篇。其賦多為直抒胸臆,體式自由,不拘一格,但辭浮意淺,缺乏深刻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