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給孤獨留出10分鐘-生活
那些喜歡孤獨的人,往往容易被看作怪人。事實上,孤獨并不是個貶義詞。如果我們需要充分發展個性,并注重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話,那么更應該給自己留一些時間,我們需要孤獨。
其實從人類古代文明開始,孤獨就已經被認為能夠生成創造力、精神和智慧。
在過去,人們需要在一起度過更多的時間來獲取快樂。人們在群體里更容易獲得親密的關系,或者從社交中獲得滿足感,獨處往往會被人懷疑。
喜歡孤獨的人,通常會被假定患上了焦慮癥或抑郁癥之類的疾病。現在的一些新研究證明,如果處理恰當,一定意義上的“獨處”會給我們帶來益處——在一定的情形下,人們獨立思考或者獨立完成某項任務,而不受旁人左右的話,往往能夠完成得更好。
還有一些研究者認為,保證一定的獨處時間,是我們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如果我們每天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與別人共處,我們就應該保證留給自己一些時間,就像我們需要健康飲食或者身體鍛煉一樣,獨處也能讓人健康。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如果相信自己正在經歷一些應該獨自經歷的東西,則能形成更持久、更準確的記憶;另外一項研究則表明,一定程度的獨處,能夠培養一個人的同情心。
雖然沒有人會否認,太多的孤獨在人的青少年時期是不健康的,但一些研究表明,一定的獨處能夠幫助青少年擁有更好、更快樂的情緒,并在學校獲得好成績。
美國鄉村音樂小天后泰勒·斯威夫特就曾在參加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ChelseaLately時大談獨處的好處:“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做很多奇妙的事情。我可以一個人走來走去、自言自語,甚至把自己的想法用歌聲唱出來。”
“在美國,有這么多關于孤獨的文化焦慮,我們卻往往沒有意識到獨處的好處。”美國紐約大學的社會學教授艾瑞·克萊恩伯格認為,“也有一些人非常在意自我認知,而需要一定時間的獨處,他們才能做到這一點。”
在他看來,搞清楚什么是孤獨和獨處,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思想,在現在顯得無比重要。2023年美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超過3100萬的美國人處于獨居狀態,這個數據超過了美國家庭總數的1/4。也就是說,美國有1/4的家庭只有一個人。
而與此同時,獨處也有了戲劇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只是通過電話或者電腦跟這個社會保持聯系。在這樣一個時代,“獨處”與“群居”的界線越發顯得模糊起來,而正是這樣的一個時代,才讓“獨處”的重要性凸顯出來。
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思考別人正在想什么。一個人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沒有時間去獨立思考,而總是在同時進行著多種任務。比如你會想:“她現在是不是心情不好,我該做點什么呢?”這就會造成靜不下心來。而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情況往往相反,你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自己接下來要做什么、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