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機在注重儀表中-社會
1995年的一天,他有些詼諧地對老板說:是該提升剃須刀“儀表”的時候了。老板明白:他這是建議自己做品牌。因為當時國內剃須刀生產走的都是低端路線,嚴重的同質化,導致互相殺價,一件產品從27元已降至14元左右。可是老板怕擔風險,說只要銷售量大也可以賺錢。
他決定自己干,因為他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當時國內生產的全是單頭往復式的剃須刀,由于質量差,被人們譏為“拔毛機”。再就是國際品牌,售價卻高達幾百元甚至幾千元。他要做一百來元的剃須刀,填補中端產品這個空白。他就是李丐騰。
離開老板后,李丐騰創辦了飛科電器。花了四五個月做了9套模具,還去奉化一家先進的國企尋找齒輪組件技術。在經過了多次失敗后,終于研發出了第一款國產雙頭電動剃須刀,并一次性通過了質量安全體系的檢測。不過要說的是,他已花光了曾經擺地攤、修摩托車、當焊工以及做主管辛苦掙來的近20萬元錢。
產品做出來后,第一批貨是拿到義烏的一個銷售商那里試銷。當聽說每部剃須刀批發價37元,銷售商便將頭搖得像撥浪鼓。李丐騰說,要是賣不出去一分錢都不收。其結果當然在李丐騰的預料之中,很快他就接到了經銷商們打來的訂貨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態度也變得殷勤。就這樣,李丐騰邁出了可喜可賀的第一步!
2002年,飛科電器在全國已經建立了20多個省級代理,義烏、廣州、武漢、沈陽等批發市場為主,并且打入百貨商場與小商店。但李丐騰并不滿足于此,他要讓產品進超市。自己產品的顏值比較高,那些去超市購物的都市人才是飛科電器要爭取的目標與對象。結果他的“超市計劃”太可怕了,可怕的不是產品沒人要,而是產品賣瘋了!因為這個舉措,不僅銷售額飛快提升,飛科更是飛快樹立了品牌形象,讓“飛科”二字成了中國剃須刀的象征。
可他還要在提升產品儀表上大做文章。2002年,飛科電器在中央電視臺投入500萬元做廣告,這幾乎是企業當時一年全部營業額。可喜的是,500萬元的投入換來的是品牌地位上升。2003年,飛科電器產品被中國五金制品協會評為“中國剃須刀十大知名品牌”;2006年,飛科電器商標又成為中國剃須刀行業首個“中國馳名商標”。
如今,李丐騰已登上胡潤百富榜,身價高達220億。
當人們問起他那時何以要做雙頭電動剃須刀時,他說,高中畢業后,他雖說考上了溫州大學,可家里沒錢不得不放棄。他只得揣著家中僅有的41元,外出打工。在那家剃須刀廠,憑著自己的勤奮,老板讓他做了一個管著三十來號人的主管。當有一天,他用朋友的一個高檔電動剃須刀修了面后,讓老板眼睛不覺一亮。在幾次用那剃須刀將自己修飾得容光煥發后,老板出外談生意竟然帶著他。由此,他領悟到儀表就是競爭力。用到做生意上,儀表中就蘊藏著巨大商機。
如今,在鞏固剃須刀全國第一的基礎上,李丐騰對飛科電器未來的期望是做一個提供全方位的“個人護理小家電”的時尚品牌企業。因而飛科的產品線已擴展到了鼻毛修剪器、毛球修剪器、電吹風、燙發器、電熨斗、蒸汽掛燙機、電水壺、掃地機器人等。也就是說,飛科電器全部圍繞著個人護理,提升個人儀表這一方向在前進。
李丐騰說,隨著中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個人形象越來越注重,因此,與個人日常護理相關的小電器,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飛科電器要做的,就是努力引導消費者更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
時代在發展,人們會更加講究個人儀表。圍繞他人的儀表,注重自己產品的“儀表”,你就一定能獲得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