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走自己的人生路-成長視窗
近期有一個畫面一直讓所有美國觀眾津津樂道,畫面中這個女孩子一手拿著話筒,一手招呼著身后的攝影記者。其實吸引大家眼球的倒不是她有多么漂亮,而是因為她的特殊身份——前美國總統和現任國務卿的女兒。
她叫切爾西•克林頓,目前作為夜間檔新聞《讓世界不同》系列節目的記者,她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工作已經正式開始。
受父母影響,切爾西從小就學會了處理個人瑣事,她從來沒有公開評價過父母的是非,也不愿意和媒體打交道。她善于處理人際關系,那些和她走得很近的朋友,沒有一個變成報紙頭條上的“消息靈通人士”,來出賣她和她的私生活。
1992年,克林頓當選美國總統之后,希拉里曾前往紐約向杰奎琳•肯尼迪•奧納西斯咨詢如何讓孩子在白宮中成長。杰奎琳•肯尼迪的回答是:“要堅決地將孩子的個人生活和公眾隔絕開來。”
12歲時,切爾西隨父母進入白宮之后,她便被“大內侍衛”所包圍。為了安全,特工們給她取了個代號,叫做“Energy(能量)”。就像這個隱秘的代號一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能量”的生活也是幾乎所有美國人感興趣的焦點。
好在切爾西繼承了母親希拉里的個性。她一直在努力,試圖通過個人奮斗來改變人們對她的認知。成為“第一千金”之后,她選擇進入華盛頓特區的奎克爾•希德維爾友誼學校學習。
在那里,切爾西用學習把自己包裹起來。她喜歡打排球、乒乓球,橋牌也打得很好。
高中畢業,切爾西終于有機會離開華盛頓。她選擇了斯坦福而不是哈佛,因為前者距離白宮更遠。2001年的畢業儀式上,她沒有像其他名流之子那樣作為學生代表發言,而是繼續保持沉默。她沒有接受記者采訪,也拒絕了幾家要求拍照的雜志社。
當父親退出政治舞臺,而母親上位的時候,她依然保持著原本的自我——即使被勸說去幫助母親競選站臺,也只是暫時的。雖然她很支持母親參選,而且會協助父母的政治和慈善事業,但是她依舊專注于自己個人的事業和愛好。以家庭成員而不是助選團代表的身份出現,這是很明智的舉動,也讓她贏得了很多人的愛戴。那些說她難看的人也開始站在她這一邊,夸贊這位“前第一女兒”有著聰明的策略。
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后,切爾西進入紐約麥肯錫公司開始工作,2006年秋天,她離開麥肯錫加入對沖基金公司。
2010年2月,切爾西迎來了自己的30歲生日,這不僅標志著她在年齡上步入了人生的全新階段,在生活中也同樣如此,因為同年7月,她和自己青梅竹馬的戀人馬克•梅茲文斯基喜結良緣了。
2011年9月,切爾西加入美國互聯網控股公司IAC,成為該公司最年輕的董事,同時她還在幾個非營利機構擔任董事,包括美國芭蕾舞學校,康奈爾大學威爾康奈爾醫學院以及《常識媒體》。
她用自己的專長在經濟和互聯網領域之間游刃有余地游走著,直到2011年11月,她終于接受了NBC的邀請,決定從幕后走到臺前,成為了一名出鏡記者。
作為NBC晚間新聞時段播出的節目,她所關注的是那些為幫助他人和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她希望能夠實踐外祖母所說的那句話:“成果并不在于你身上發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處理那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在經歷過許多事情之后,切爾西終于明白:“人生是自己的,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做一個只屬于‘克林頓’姓氏下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