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茅忠群不想長大-人物
雖然已經是行業(yè)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但茅忠群并不是保持高姿態(tài)、為理想而戰(zhàn)的斗士,而且也并不愿意成為那樣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很有耐心,非常謹慎,循序漸進。
在偌大的辦公室中,個子小小的寧波方太集團總裁茅忠群,見到生人時,表情總有些靦腆。16年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似乎在他身上并沒有留下多少印跡,沒有成功者的霸氣外露,依舊書生氣十足。
在如今的企業(yè)家圈子里,茅忠群的內向讓他有些另類。而更另類的是,當同齡企業(yè)家忙得兩腳打轉時,茅忠群對工作的處理卻沉穩(wěn)依舊;別人忙應酬拼白酒,他卻喜歡躲在機場看《論語》;別人打高爾夫,他卻在家小唱一段越劇;別人都在搶上市拼規(guī)模,而他卻拒絕上市,拒絕讓企業(yè)長得太大。
“我就是這個樣子,也不準備改變。”茅忠群說。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企業(yè),他始終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創(chuàng)二代
在骨子里,茅忠群是個堅韌且有主見的人。
據說,高中畢業(yè)時,拿過全國物理競賽二等獎的茅忠群得到了浙江大學的保送名額。但茅忠群的選擇卻是,放棄保送,堅持參加高考,并如愿考入上海交大,學習電力系統自動化、無線電技術專業(yè)。
交大碩士畢業(yè)后,正好當時父親的飛翔點火槍廠遇到些困難,父親希望他回去把業(yè)務做好。但他回來后,并沒有跟著父親跑業(yè)務,也沒去想如何幫助飛翔點火槍擺脫低價的泥潭,而是一直在尋找新的事業(yè)。茅忠群早就覺得,父親的點火槍事業(yè)盡管已做到世界出口量第一,但發(fā)展前景有限,沒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我不想守業(yè),我要創(chuàng)業(yè)。”茅忠群的目的很明確。在尋找合適的項目過程中,吸油煙機行業(yè)進入了茅忠群的視線。當時全國已有250多家油煙機廠,但市場上卻缺乏高端品牌和功能過硬的產品。而國人的烹調習慣早已根深蒂固,吸油煙機是生活必備品,相比白色家電的競爭慘烈,吸油煙機反倒是片安靜的藍海。再三考慮之后,1995年,茅忠群正式開始確定做高端吸油煙機項目。
作為家族企業(yè)的接班人,茅忠群在項目確立后,首先考慮的就是如何擺脫家族化。茅忠群和父親約法三章:“原來的人除非我看中,否則一個都不要,尤其是親戚;企業(yè)要從鄉(xiāng)鎮(zhèn)搬到城里去;關于方太方向性的決策,要由我說了算。”
在確定品牌名字時,茅忠群的“主見”又表現了出來。他堅決不用父親的品牌“飛翔”,覺得“飛翔”品牌的辨識度不高,必須另外成立一個獨立的品牌,且得有廚房的感覺。而父親則堅決反對,一方面是因為對“飛翔”的名字很有感情,另一方面是“飛翔”已全類注冊,什么產品都可以生產,若另外注冊一個商標,少說也要拖半年。最后還是兒子聯合了母親,以2∶1的優(yōu)勢說服了父親。
茅忠群的“主見”還體現在,在2009年選擇進入整體廚房和熱水器業(yè)務領域時,茅忠群堅決表態(tài),不使用方太品牌。“99%的企業(yè)都會延伸原有品牌”,但茅忠群覺得,打造消費者心目中的專家型品牌,遠比一個全品類覆蓋的品牌,更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定位越準確、越明確,消費者越容易記住”。
“我骨子里很倔強,我有自己對事物的判斷,并且堅信這是對的。”茅忠群說。
別太貪
在方太,茅忠群有個著名的“三不原則”:不上市、不打價格戰(zhàn)、不貼牌。這在崇尚資本、速度的中國企業(yè)界,絕對另類。
在茅忠群看來,堅持“三不原則”的根源,便是方太的根本:一定要做高端。“高端產品雖然門檻高,但是一旦進入就能作為先行者而搶占先機。因此,只要有好產品就不怕沒有好市場。”
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茅忠群給自己的定位就是“產品經理”,一方面改進技術,解決消費者對吸油煙機的六大不滿,包括外觀難看、吸力小、噪音大、油路不暢、拆洗麻煩、不安全等;另一方面,針對當時國內電器企業(yè)普遍不重視工業(yè)設計的情況,從設計入手。“吸油煙機的特點,其實一半是外觀裝飾型,一半是功能型”,當茅忠群將第一款外觀漂亮的深型機研制出后,就以高于市面最高端產品20%的價格上市,非但沒有滯銷反而暢銷,第二年銷售就過億了。
而在最新投放的廣告中,方太告訴消費者的是,“中國高端廚電專家與領導者”的定位,以及中國賣得更好的高端油煙機不是洋品牌,而是方太,因為方太更專業(yè)。
但高端之路并不好走,為了保持高端,茅忠群甚至拒絕讓企業(yè)快速長大。
茅忠群發(fā)現,很多企業(yè)雖然都劍指高端,但一旦面對銷售額、規(guī)模的誘惑,就把高端放到了腦后,“關鍵還是太貪”。在整個社會以規(guī)模論英雄的環(huán)境下,企業(yè)自然把規(guī)模放在第一位,為了規(guī)模,不知不覺就會將產品線,從高端延伸到中低端。
茅忠群覺得,在中國堅持走高端品牌之路,本來就很難。而之所以“不上市”,就是為了避免雜音。“我只要說服自己就可以,每年增長20%就夠了,而一旦上市,你說增長20%可能董事會就不樂意了,至少得25%,我不希望有雜音來干擾方太的戰(zhàn)略。”
不打價格戰(zhàn)、不貼牌,也是為了維持方太高端品牌的定位。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銷售經理每次都會給茅忠群價格太高的信息,建議他趕快降價拉大銷量,甚至將電話打到了父親茅理翔那里,希望讓老子說服兒子來降價。但茅忠群頂住了壓力,固守原有的價格,維持了高端市場領跑者的地位。“現在再也沒有人跟我說降價的事情了,還總有銷售部的員工問能不能再高點。”
在方太,茅忠群崇尚的是,不貪大求快,優(yōu)雅地生存。但奇怪的是,方太的成長速度并不算慢,2010年的營收已突破20億元。“事實上,盡管方太只做高端,但我們的銷售還是行業(yè)里面最大的。”
茅忠群說,做高端品牌,既要抵住短期的誘惑,又要長期的堅持。面對資本和成長的誘惑,要敢于說不。“到現在三天兩頭,還有投資公司來找我,我得經常發(fā)郵件回絕他們。”而品牌的建設又并非能一蹴而就,“必須有很長時間的堅持,你不能分心,分心了肯定會打折扣”。
不學“狼”
在茅忠群的辦公室里,最顯眼的就是辦公桌背后的“無為而無不為”幾個大字。茅忠群覺得,無為,其實是指不妄為。企業(yè)家不能按自己的情緒做事,不符合規(guī)律的事情盡量不要去做,只要能做到不妄為,也就可以無所不為了,即無為而無不為。
對茅忠群來說,“無為而無不為”并非擺設,這位昔日的理科生,近年來卻開始鉆研國學管理之道。“國學和管理的結合,效果很好。”如今在方太的內部報《方太人》上,茅忠群會親自開辟專欄——“總裁儒吧”,并堅持撰寫文章,向員工傳授“仁義禮智信”的國學文化。
而談到時下流行的“狼文化”,茅忠群覺得,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確實有很多企業(yè)不得不提倡狼文化,因為它如果不具備這種狼性精神,企業(yè)就很容易垮掉。但“狼文化”又和方太所提倡的儒家思想確實有矛盾,茅忠群希望,方太能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比如法家、墨家,甚至孫子兵法中優(yōu)秀的文化,與西方管理成果融合起來。
唯一愛好就是看書的茅忠群,如今儼然已有儒商的風范。他覺得,這更多是性格的原因,他內向,創(chuàng)業(yè)時就連面對同事講話都會臉紅,但這也讓他更倡導放權,信奉勤勞且不走捷徑。他倡導人性化管理,創(chuàng)業(yè)16年來,他沒在公司發(fā)過一次脾氣,更沒罵過人。而從2010年開始,他更拿出利潤與員工分享,此后在方太每年1億多元凈利潤里,他會拿出5%分給所有的方太人。
在方太,茅忠群并不是個“英雄”般的存在,而更多是個平民領導者。他把自己的領導風格歸納為“沉靜領導”型,他并不指望勝利唾手可得,而是期待每天都能做“正確決策的累積”。
茅忠群明白,許多值得去做的事情就像在沙灘上留下足跡一樣,既不偉大,也難持久,但方太堅持下來了,且走了16年。
“沉靜領導”
如果把企業(yè)家分為兩類的話,一類是“激情魅力”型,氣場強大,英雄色彩十足,語言鼓動性很強。而另一類就是“沉靜領導”型,謙遜、克制、執(zhí)著,他們看似靦腆或害羞,實則推崇深思熟慮,務實可用的領導術。
看過《沉靜領導》這本書的人,會很容易在茅忠群身上找到“沉靜領導”的影子。
英雄風格領導人的成功并不是推動世界進步的關鍵,茅忠群也并非公認的英雄。他不是保持高姿態(tài)、為理想而戰(zhàn)的斗士,也不愿意成為那樣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很有耐心,非常謹慎,循序漸進。
在茅忠群溫文爾雅的外表下,有著一顆堅韌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