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掉大蘋果-成長
有一個小男孩很愛吃蘋果,他的父母便常常買來又大又鮮的蘋果哄他開心。
每逢吃蘋果時,小男孩的父母總會問兒子:“寶貝,最大的蘋果應該給誰呢?”他們希望以“孔融讓梨”的故事來教育孩子。小男孩挑出一個最大最紅的蘋果給奶奶,奶奶的臉樂開了花,說:“寶貝,你吃這個吧,瞧,你爸爸買了好多呢。”小男孩又捧著大蘋果給父母,父母同樣笑著婉拒了。最后,蘋果又回到小男孩手里。看著小男孩開心地大嚼蘋果的樣子,大人們心里都美滋滋的。此后,每每分蘋果,最大的蘋果都會仿如例行公事般的在大人們中間轉了一圈后,又理所當然地回到小男孩手里。
有一次,家里來了客人。在父母引以為豪的眼神里,小男孩迅速挑選了一個最大的蘋果捧給客人。客人摸摸小男孩的腦袋,表揚了他,接著大口吃起蘋果來。就在這時,小男孩突然拉下了原本堆滿笑容的臉,尖聲嚷道:“你是饞鬼!竟搶小孩吃的東西!”
無疑,主人和客人都陷入了尷尬。小男孩父母的臉瞬時紅過了籃子里所有的蘋果。客人很快借故離去,只留下小男孩的父母悶坐在沙發上發呆。
這是一個朋友講述的真實故事,我當時很有幾分震驚。是啊,作為一個小男孩的父親,我又何嘗不曾這樣做過!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能有“讓梨”的胸懷和舉動,而蘋果往往是最尋常的訓練“道具”。我們不能去責怪孩子,因為這大概是我們的“愛心”過剩,終使“讓梨”成了一場虛偽的演出。
我決定從明天起,把孩子遞來的大蘋果大口地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