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房和車-熱讀
今天,很多人把房和車看作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志,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的房和車是怎樣的呢?
“家徒四壁”這個詞是用來形容人非常窮困,房子里什么都沒有,然而,蔡元培卻是連房子都沒有的人,他一生都是租房居住。蔡元培擔任過教育總長、北大校長和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務,工資雖然不低,但支出也很多。他除了喜歡買書,還經常捐助社會公益事業,接濟有困難的學生、親友,收入和支出勉強平衡,因此一直沒有余錢購房,全家的居所,也隨蔡元培任職地的變動而不斷變遷。1935年9月7日,北大師生發起,由蔡元培先生的朋友、學生捐款集資,準備在青島建造一所房屋,作為慶祝蔡元培先生七十壽辰的賀禮。蔡元培開始不同意這樣做,堅決表示不愿接受。后來鑒于學生及友人們的盛情,于1936年1月1日表示接受和感謝,寫下了《答謝祝壽獻物函》。然而,隨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青島淪陷,師生們要獻給蔡元培的房子最終也沒有建成,先生終身也沒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
蔡元培先生的車,則是一輛別人贈送的馬車。蔡元培早年在德國留學期間,曾和前清駐德公使孫寶琦結下了深厚的友情。1918年,蔡元培剛擔任北大校長不久,他到孫寶琦家中拜訪,孫寶琦把蔡元培送出門去,見門前沒有車輛,就對他說:“你作為堂堂的北大校長,以后不可徒步了。”過了一段時間,蔡元培又去拜訪他,還是徒步,孫寶琦就買了一輛馬車送給他??墒牵淘嗖]有乘坐,孫寶琦又把自己常用的一匹馬派人送了去,此后,這輛馬車就成了蔡元培的“座駕”,他每天坐著馬車到北大第一院上班。上世紀20年代,在當時的北平,很多達官貴人和社會名流都有了自己的汽車,而蔡元培依然坐著已經破舊不堪的馬車。
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蔡元培是一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名字,他為我國教育、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富有開創性的貢獻,被毛澤東評價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他的清廉更是令后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