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是個偽命題-成長
在高負荷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埋沒創造性,將來走上社會,適應性就會差,與當代要求的人才素質相去甚遠。所以一直以來,減負的呼聲很高??涩F實是,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不但沒有減輕,還加重了。
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教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外人看來,這是一份輕松的美差??晌揖透艺f,讓這些二年級學生的父母去做孩子們的測試題,能考滿分的絕對不到十分之一。有些題比較難,讓六年級的學生去做都要花費一些時間。學生的前途是由分數決定的,誰也不敢拿學生的前途當兒戲。所以每個老師為了讓學生鞏固知識,只能布置大量的作業給他們、出一些有難度的題目給他們。
作業多,學生自然抱怨,老師也抱怨,因為每天光是批閱作業就要耗去好幾個小時??墒悄膫€老師也不敢取消或減少作業量。想上重點初中,不多做功課行嗎?想上重點高中,不多做功課行嗎?想上大學,不多做功課行嗎?
課業負擔重,是由社會需要決定的。犧牲學生現在的快樂而換取未來的成功,幾乎所有家長和大部分老師認為是值得的。任何高校和單位的錄用名額都是有限的,競爭很激烈,如果不拼命做功課,如何才能讓學生在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
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國外的學生很好過,事實并非如此,無論哪個國家,只要名校依然炙手可熱,就不可能減負。美國學生考進哈佛大學的比例是0。06%,日本學生考進東京大學的比例是0。19%,你怎么去爭取這少之又少的成功幾率?妄想輕松斬獲?可能嗎?
在當代社會背景下,減負是一個不成立的命題。我們要做的并不是減去學生的課業負擔,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得高效,讓他們領略到知識的力量,切身感到自己能通過學習實現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