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腳陰涼-成長
車站旁有一位補鞋的老人,年過花甲了,每天8點準時來,坐在一棵樹下,邊哼唱著小曲邊補鞋。他的眼睛很明亮,如果不說,沒有人知道他是盲人。
有一次我拿女兒的鞋去補,跟老人聊了一會兒。得知他是農村人,兩個女兒都在城里工作,便把他接了過來。老人本就是個補鞋匠,來到城里后,便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老人說,他就是喜歡補鞋,干別的,不快樂。老人補完鞋,我問他收多少錢,老人卻揮揮手說,不要錢的。我感到很意外。老人笑著說:“我兩個女兒都很孝順,老頭子我當然衣食無憂。我補鞋,純粹是愛好而已。”
老人堅持不要錢,臨走時,他說了一句話:“下次壞了還拿來給我補吧,不然我會覺得悶的。”從老人的神態里,我看得出他是認真的。
老人就這么,每天在樹下,為過往鞋子壞了的行人補鞋。漸漸地,很多人都知道,車站的樹下,有一個老年盲者,補鞋不要錢。但看著老人的辛苦,很多人在老人補好鞋后,還是悄悄地將錢放入他的工具袋。
夏天炎熱,雷雨也猝不及防,老人就在一旁準備了雨傘。遇到艷陽或下雨,忘帶傘的行人可以在他那里拿一把傘遮陽避雨。行人用完了,第二天會送還回來。
老人還是個熱心的人。有一次我去補鞋,由于當天心情不好,一句話也沒有說。老人似乎知道似的,問我:“年輕人,不開心啊?”我便把煩惱講給老人聽,老人聽了,微笑著說:“心里不順暢,就像這鞋上的裂口,路哪兒能好走啊。”
老人邊補邊說:“你看,要把煩惱一針針縫進鞋里,我年輕時比你不幸多了,每次我都想,將不幸縫起來,不讓它硌腳,路就好走了。后來我的眼睛不行了,但我沒有尋死尋活,我將痛苦縫了起來,縫得緊緊的,又開始新的生活。”
老人還講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他說他是個孤兒,小時候沒鞋穿,常年赤腳到處去撿廢品。有一次,一個路人看見他佇立在垃圾堆里起泡流血的腳,便送了他一雙鞋子。老人說:“那是我穿過最好穿的一雙鞋,涼涼的,很舒服。”也就是從那時候起,老人用撿廢品賺來的錢,買了補鞋的工具,開始補鞋生涯。
老人以他特別的方式幫助著一個個陌生的人。日子久了,人們都把他叫做“樹下的活雷鋒”。我想,老人免費為別人補鞋,是對當年送鞋給他的人的一種感恩吧。
老人,就像他身后的那棵樹,送給路人一腳一腳的陰涼,這一腳涼意,將會讓我們在路上,都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