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如此溫暖-情感
小區(qū)附近有家早點鋪,我常去那里吃早餐,一碗雞湯、兩塊蔥油餅,讓我的早餐有滋有味。后來單位派我外出進修,一走就是半年。
半年后,歸來的我照樣去早點鋪吃早餐。當(dāng)我站在那口熱氣騰騰的大鍋前要了一碗雞湯后,師傅端起碗,說道:“來啦,不放香菜吧?”我點點頭,心里感到挺驚訝。是的,我喝雞湯從來不要香菜。而我真沒想到,在我離去半年后,師傅依然記得我,記得我的口味。
師傅是位表情木訥不茍言笑的中年人,他每天站在大鍋后,手腳麻利地給人盛湯、端碗、放肉絲、放粉絲……繁瑣的動作一氣呵成,然后將湯端到顧客的面前。早點鋪的生意相當(dāng)好,每天,他大概都要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名顧客,我真不知道,他是如何記得那些顧客還有他們的口味的。因為他的“記得”,我成了他的“粉絲”,風(fēng)雨無阻地去他的早點鋪。那些雞湯喝進肚后,就化成一條溫暖的小河,靜靜地流淌。
在論壇里邂逅一位文友,兩個人聊得相當(dāng)投機。從文學(xué)到人生,從愛人到孩子,從物價到稿費……我倆無所不談,每一個話題都聊得極為盡興,直到我必須下線去接孩子時,才不得不揮手作別。
盡管一直牽掛著她,但我們在網(wǎng)上見面的機會并不多,畢竟,大家都忙,忙工作、忙家庭、忙亂七八糟的瑣事。
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我忽然收到一份郵件,厚厚的一大包印刷品——落款,正是她的名字。拆開一看,竟然全都是刊有我的文章的報紙,其中不乏我尋覓已久而未得的樣報。一張又一張,我將報紙攤在床上,然后細(xì)細(xì)地看過去,那些報紙來自全國各地,時間跨度約為兩年。想來她為收集這些報紙,不知費了多少工夫。
在淘寶網(wǎng)買了一只書包,賣家是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和他閑聊時,才知道他是我的老鄉(xiāng),就生活在那片綠水長流的故土上。驚訝之余,我感嘆道:“真想老家的蘿卜干啊。”是啊,冬天了,正是腌蘿卜干的大好季節(jié)。盡管離別家鄉(xiāng)二十多年了,可我始終忘不了家鄉(xiāng)的蘿卜干。它們又脆又甜又咸又辣,堪稱佐餐的佳品。對我來說,家鄉(xiāng)的蘿卜干,比天下聞名的揚州醬菜還好吃。見我如此嘴饞,賣家笑道:“這不難,我送點給你,自家腌的。”對于他的豪爽,我不以為意,網(wǎng)上的空頭支票,還能當(dāng)真?
三天后,書包通過快遞送來了,同書包一起來的,真有一袋蘿卜干。那些蘿卜干細(xì)細(xì)的、紅紅的,身上披一層白霜——正是我記憶中的模樣。迫不及待地,我洗了一根,放進嘴里一咬,記憶中的滋味又回到了嘴里。慢慢地,我咬著那根來自故鄉(xiāng)的蘿卜干,心頭充滿了對老鄉(xiāng)的感謝。
此后,來自故鄉(xiāng)的蘿卜干不斷出現(xiàn)在我家的餐桌上,每一次,當(dāng)我品嘗著它那鮮美的滋味時,就想起佛家說的,百年修得同船渡。那么,前世要有多少年的修行,才能換得今生與你的相遇?
茫茫人海,當(dāng)我走近你,你給我的,是一雙溫暖的手。那份溫暖,通過你的指尖,一直傳到我的心里。溫暖驅(qū)散了我心中的冷漠與戒備,讓我感受到塵世的美好。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將這份溫暖傳遞出去,傳遞給與我相遇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