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有同性戀-視野
人類社會紛繁復雜讓人應接不暇,許多人甚至希望生而為動物以求解脫。而動物研究者卻說,動物世界的復雜遠比人們所了解的多,比如,自然界也有熱衷同性之戀的動物。
無關繁衍不受科學重視
即使是在處處標榜自由的今天,同性戀在很多國家依然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因此,目前在比利時舉辦的動物同性戀圖片展遭到了一些宗教人士的強烈反對和批評,有的人甚至咒罵組織者“應該在地獄里飽受火燒之苦”。即便是科學界,涉及動物同性戀研究的也不多,因為大多數動物研究者認為這一現象是非自然的,至少同性戀現象如何延續下來也難以確定,因為這種現象看起來不利于繁衍后代。
在某種程度上,人們認為動物同性戀行為并不重要。有的專家認為,在生物社會學研究領域,任何研究都必須緊扣如何繁衍下一代以及如何增加繁衍成功率上,因此任何與繁衍無關的事情和現象都被看作是無關緊要的,這導致動物同性戀研究成為不受關注的研究范疇。
動物同性戀根源依然不明
但是,種群延續也許并非動物們的終極目標,因為許多動物,包括人類在內,從事性行為也并非僅僅是為繁衍下一代考慮。比利時科學家烏爾夫說:“你總能為此找出各種理由,譬如說,是為了確保統治地位,為了這,為了那;但說到本質,我認為這種現象僅僅是為獲取性快樂。”
與此相反,一些人認為動物同性戀行為有更深層的自然根源在驅動,而非純粹為了獲得交配的快感。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也有可能是為了建立聯盟和獲得保護,在雙性戀普遍的動物種群中,同性戀關系使動物彼此能夠抱成一團。
定義來自人類社會標準
”同性戀“和”異性戀“只是人類社會學范疇內的術語,這些劃分在動物世界里并無明顯的界限。
許多動物其實是雌雄同體,雌雄同體的動物體內有雄性性器官,也有雌性性器官。對許多海洋動物來說,它們之間根本沒有性行為,所謂交配只是各自把卵子和精子排放在海水中而已。一些生物進行的是無性繁殖,通過自身分裂繁衍后代。有一種壁虎就是如此,雌壁虎通過克隆自己制造新生命。
在各種理論中,有一種理論認為雄性,動物有時可通過同性戀接觸來增加在同類中的認同,這反過來有助于它們獲得與雌性交配的機會。
像許多其他復雜問題一樣,動物同性戀行為的研究十分有挑戰性,也難以被理解,許多科學家甚至不想與這類研究扯上任何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