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狂奔過馬路-流行
2004年冬天,我游歷了傳說中的大韓民國。說實話,論古跡建筑,韓國人的舊王宮坐火箭也追不上北京城的一個親王府。但韓國之行也是有所收獲的,畢竟韓國既有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影子,也有韓國人為突出自我創造的異域風情(如怎么也看不明白的韓國文字)。韓國的首爾是東北亞的一座大城市,人們步履匆匆,生怕錯過每一個賺錢的機會。首爾留給我的印象除了高麗參、青瓦臺門前那位高傲的女交警,還有一個街頭上演的奇景。那就是韓國人在首爾過馬路是幾乎都是以百米沖刺的速度疾馳過去。
第一次發現首爾的韓國人有這種奇怪的習慣也就是我第一次以行人的身份夜逛首爾之時。每到一個城市旅游,無論是初到寶地還是故地重游,我總會租一輛車走馬觀花似地先大致了解一下這個城市最繁華、最出名的路段,然后再下車買一份當地的報紙了解當地人文風情。韓語我不懂,也沒有興趣學韓式蝌蚪文,但韓國的報紙我還是買了一份,至今還存著。就在我買完報紙打算逛逛附近的商業街時,一個“奇景”在我面前發生了:當我在車水馬龍的馬路口等待過馬路時,看到對面馬路的行人一溜煙似地穿過了馬路。當時,我還沒有特別在意,以為人家是有急事。可是,當我所在路口的行人綠燈亮起時,身邊的路人也突然爆發起來,飛跑著穿過了對面的人行道。連一個看上去已經老態龍鐘的韓國婆婆也突然變得年輕起來,以老年人難得的速度跑過對面馬路。
當我回過神來,準備過馬路的時候,猛然發現行人通行燈已變成紅色,剛才還在等候的汽車已開始發動,嚇得我連忙停住腳步。心里驚嘆:有沒有搞錯?變燈也不用這么快吧!怪不得連老太太也得跑著過馬路了。我們很無奈地接受了這個“教訓”,在等到下一次行人通行燈亮起綠燈時也學著韓國人的樣子飛跑過去。雖然我跑步的速度不會很快,但當我們腳跟“著陸”對面人行道時,我已經聽見身后的汽車傳來了啟動的聲音。好險啊……
為什么韓國人要用這種方式過馬路呢?雖然首爾街頭有不少行人天橋或行人隧道之類的設施供行人過馬路,為了緩和交通壓力、提高馬路的通行效率,縮短行人過馬路的時間也可以理解,但是,在一些沒有天橋或隧道的馬路口,首爾交警設定給行人過馬路的訊號燈時間也僅僅夠你跑著過馬路。這樣的設計未免有欠合理、不夠人性化。首爾的汽車雖然多,市中心的交通也的確繁忙,但也無須行人日夜都要這樣跑著過馬路啊。晚上、交通沒那么繁忙的路段就不能多給行人10秒鐘嗎?
看來,韓劇中男女主角牽手跑步過馬路并非是導演在制造浪漫,那是不得不跑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