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成為愛因斯坦-成長
我是留級專家
我3歲開始讀一年級,太小了一點,升不了級,就留級。6歲逃難到大陸,在一個地方念小四,跟著跳上初一,又跌落到小三。后來到了佛山華英中學,老師問我最高讀幾年級,我說初一,就考初一,不及格,就讀小六。讀了一年畢不了業,那就試試初一吧。讀了一年,又升不了學,看來讀初一不行,學校又叫我讀小六。
1948年回香港,我爸爸收到華英中學校長的信,說你兒子沒什么希望了,不要令我們難做,別回來了。我就這樣被開除學籍了。我在香港念八年級,那時12歲左右,留級留了這么多年,年齡還是合適的,可是又升不了級……到皇仁書院讀書,A到F,最好是A,最差是F,我當然是F。又留了兩次級,按照學校的規定,就要開除,這是我第二次被踢出校門。可以說,我是留級專家。
每天釣魚,總有機會碰到大魚
我上中學時功課不行,但釣魚、放風箏、下象棋、打乒乓球、捕小鳥,都很厲害。我逃學的時候,到一個很荒涼的沙灘釣魚。那魚線是用手扔出去的,扔出去、收回來,收回來、扔出去。每一次扔出魚線,心里都充滿了希望!這鍛煉了我后來做研究的耐心。有一次劃著小船去釣魚,遇到一條30磅重的魚,我和它在海上斗了3個小時,最后釣上來時,我的手臂都腫了。每天釣,總有機會碰到大魚,就像我的《佃農理論》,也算是一條“大魚”了。到現在我都不明白,當時是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好,還是一個人去拋魚線好。也許拋魚線比坐在教室聽那些古板的老師講課好。所以孟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這是對的,你一定要有所用心。
有成就感,不一定成為愛因斯坦
要有自知之明,有天分沒興趣,或者有興趣沒天分,都是不行的。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天分,就看在哪方面。我小時候打乒乓球,有興趣,以為自己有天分,碰到個小孩,教他打,3個月之后卻打不過他了,而且他贏得很離譜,我就知道我的天分永遠比不上他。這個小孩叫容國團。
我離開香港前,阿團說:“做了這么多年朋友,我也沒錢送你,就教你怎么發球吧。”第二年,我在加拿大拿了個單打冠軍。在加州大學,有個教授說他經濟學比我厲害,我說我比他厲害,結果大家在乒乓球桌上賭勝負:誰贏了,誰的經濟學就厲害。結果他輸了我十多局。他說:“你怎么不去打乒乓球?”我說:“你笨死了,我怎么打得過容國團呢?”
不一定人人都要成為愛因斯坦,但一個人沒有成就感是很大的遺憾,每個人都應該在某方面有些成就感才對。
我想自己思考,不要騷擾我
找個好老師很重要,好老師啟發性強。跟一個好老師和看一本好書是兩回事:學問好是可以通過看書看來的,跟個好老師可以跟著他想。
要想辦法,不要死讀書。我大學讀書的時候,花時間找書讀,多過讀書的時間,因為真正值得看的書是很少的。我到處問人:“這本書行不行?”找到普遍受人推崇的書了,我并不馬上讀,先翻一翻,“品嘗”一下,如果是值得讀的,再拼命去讀。讀對了一本書,你就會判若兩人;方法對的話,事半功倍。
要想有所成就,總有一段時間是非常拼命的,這是不可避免的。你想做學者,大概要3年時間,聽不知音,食不知味。我是花了3年時間,帶上餅干,幾乎睡在圖書館,之后再也不讀書了。我不想別人干擾我的思想,我聽都不想聽。我不是不給他們面子,我是想自己思考,你不要騷擾我。
很多人不喜歡我的個性,認為我不夠謙虛,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我。我說得很清楚,你們看我的文章,不要求你們認同我,只希望你們跟著我的思路認真想,如果不喜歡我的思路,最好不要看我的文章。這也許是有一點張狂,但特立獨行的人生態度,可以讓你在任何時候都保持清醒。不隨波逐流,不從眾,這是成就事業的根本。你不必一定要成為愛因斯坦,你只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