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親寫詩的大學生-情感
他叫楊康,他的父親叫楊明成。2011年6月,在讀重慶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二年級學生楊康,創作的一首《我不喜歡有風的日子》的詩歌,在《人民文學》等主辦的首屆全國高校文學作品大獎賽中榮獲一等獎,獲得獎金一萬元。消息傳出,誦讀這首詩歌的人,無不被詩中的父子情感深刻地糾結著,體驗著,詩歌的力量如此令人動容,眼淚總止不住奪眶而出。
詩歌開篇寫道:“我不喜歡有風的日子/我怕/一陣從南到北的風,腰肢一扭/就把我單薄的父親,刮到腳手架邊……”楊康出生在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沙河鎮的一個農民家庭,上面有一個哥哥。父親楊明成今年50多歲,之前的幾十年間,他都是作為一名煤礦工人,帶領一家四口遠赴新疆打工,一邊掙錢養家,一邊供兩個兒子讀書。
然而,數十年寒暑,好運始終沒有眷顧他們平凡而勤懇的一家人,卻極意外地傳來噩耗。10年前的一天,楊康10歲時,一場車禍奪去了母親的生命,四口之家變成了父子三人,生活重擔無情地全部壓在父親一個人身上。
是的,“只要起風,多數的時候就會有雨/更多的時候,父親就會無處可歸……”父親安置好母親后事,也把兄弟二人留守在鄉下的家里,再次起程出門打工去了。母親去世后,父親沉浸在悲痛之中,沉默寡言,但到了逢年過節時,他都會提醒兄弟倆去媽媽墳頭看一看。父子三人從此過著一方在苦苦打拼,一方在苦苦留守的生活。
現時的楊康很容易能想象到,“風吹散了父親剛剛倒出來的水泥/風又把水泥吹到老板身上,吹到父親眼里/這可惡的風,就這樣白白吹走/父親的半斤汗水。風,吹來暮色和寒意/風吹著,父親就開始想家,想遠方的兒子/時間比陷入泥淖還要緩慢……”因為一想到這兒,楊康的內心深處便不由地充滿愧疚之感。
記得有一年冬天,他因嫌棄家里的棉襖破舊難看,穿上又脫下就上學去了,結果父親擔心兒子被凍著,走了很多山路,才把棉襖送到他所在的學校,并執意要他穿上。少未更事的他在同學面前,一想起身材矮小眼窩深陷的父親形象,便感覺非常難為情和不自在,總覺得父親給他丟人了。
幾年后,楊康和哥哥不負眾望,相繼考上大學。2009年,楊康考取重慶理工大學時,哥哥即將面臨大學畢業。而父親依然不辭勞苦,四處漂泊和打工,這時候,父親的話更少了,但每隔幾天都會打電話給他的兩個兒子。接通電話那一刻,父親總是問一句:“有錢沒有?”在楊康接到電話后,何嘗不在牽掛著父親:“注意身體,干不下來就別干。”而工友們說起他的父親,無不豎起大拇指:“很能干,一個人供出兩個大學生兒子呢。”
如今,父親年紀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老。所以,楊康在詩歌的末尾這樣悲憫地寫道:“我不喜歡有風的日子,風是父親的苦難/我怕什么時候風一吹,就把我的父親/從這個世界,吹到另一個世界。”———終于,在他和哥哥的堅持勸說下,父親已放棄打工的念頭,回歸故里田間。詩人楊康滿懷深情地說:“而今年邁的父親很依賴他自己,就像小時候自己依賴他一樣。”
早在讀高一時,楊康就對文學充滿無限向往,并開始業余寫作,憑借詩歌創作掙稿費,父親與父愛成了他詩歌中最有力的主角與主題。2010年9月的一天,他和父親通過一次電話后,僅用40多分鐘就寫出《我不喜歡有風的日子》,真摯、懇切、細致……是諸多評委們難以割舍的詩品佳作,給予很高評價。
2011年6月,在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來臨之際,這首詩歌也成為本次全國性賽事中的最大贏家,最終贏取萬元大獎,作為厚禮獻給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