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小孩-成長
這次個面,一個男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應聘者都講了一大堆光鮮的在跨國公司里的實習經歷,他沒有。因為是理科生,他所在的學校課業重,問起他社會實踐的經歷,他坦誠地說沒有。
再問,他反問:在校園賣牛奶算不算?
他說,在BBS上看到一家品牌牛奶公司在學校招一名兼職銷售經理,他就去應聘了。應聘者有好幾位,問清工作的情況后,其他人都退出了。因為,說是銷售經理,其實就是訂牛奶的。而他愿意做,因為學校里光是住校生就有1萬多人,就算只有一半人訂牛奶,這個數量也是巨大的。一瓶牛奶可以賺四毛錢,他算了算,覺得可以做。
真的做起來,他才發現事情不是那么簡單。他發現男生訂牛奶的人寥寥無幾,很多人覺得每天喝牛奶太麻煩,想喝時再去買。
但是,一個男生的問題啟發了他:“我可以給女朋友訂牛奶嗎?”他馬上想到女生可能更愿意訂牛奶。但他進不了女生宿舍。跑了一天他也發現:想要跑完整個學校90多幢宿舍樓,那不是一個人能干的事。他決定招募更多的人。
他把學校劃成了7個區,通過BBS,招到7個人。他把每瓶牛奶四毛錢的利潤分一毛錢給這些人。這些人開始很高興,推銷一天后,就有人打退堂鼓了,說真正愿意訂牛奶的人太少。他想到在餐廳門口印發訂牛奶的廣告,同時讓大家免費品嘗牛奶。
第一個月,他沒賺到一分錢,錢都在成本中:給7位同學提成;印制廣告;自己買下臨時取消的牛奶。開始時,有同學打電話取消第二天的牛奶,他都會應承下來。第二個月起,他在訂牛奶時就跟同學說清楚,取消送單需要提前三天,因為他每隔三天向牛奶公司報一次訂單,一旦報出訂單,所訂的牛奶就無法取消。
第二個月,他開始賺錢了,但不多。一個重要原因還是損耗,有送錯的,有訂單沒有及時更新的,有臨時退訂的。
他發現這些錯誤是公司的訂奶系統造成的,三天更新一次,不靈活。于是他時時更新,手工記錄訂奶以及送奶的情況。從此,錯誤率下降了很多。第三個月開始,他賺的錢也多了。
到了第五個月,他決定不做了。因為暑假到了,他也太累了。送牛奶時,每天四五點爬起來收貨,從白天到晚上,他還要處理很多電話。他還要經常鼓勵7個“下屬”,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我不怕吃苦,但我覺得通過這些,我已經鍛煉了溝通、協調、帶團隊的能力。我決定不做了。”
他通過了個面,進入了最后的群面。群面是用英文進行的,他明顯吃力。群面結束后,討論到他時,企業全球HRD(人力資源總監)直接說NO,但我有不同的看法:“他確實在開始的50分鐘表現不好,但我覺得他后來表現得越來越好。他是慢熱型,我覺得還是可以考慮的。”
“他沒有表現出領導力啊!”
“他是通過自己的想法發揮著影響力。盡管他說話時聲音不大,并不自信,但后來大家越來越愿意聽他的。我不覺得他沒有領導力。”
“他的表達能力不好。”
“英語說到底是可以訓練的,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
有其他面試官支持我的觀點:“我們現在招Logistic(后勤)職位,他這種慢熱型、具有持久力、肯吃苦的人還是比較合適的。”最后,全球HRD被說服了。他說:“你說得很好。我們確實可以招這樣的人。老外喜歡Smart的孩子,但我們更需要能吃苦耐勞、踏實工作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