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候溫暖一座城-情感
我已在這座城市,生活了20多年。我和這座城市,相親相愛,相許終身。
清晨,我穿過這座城,趕去單位上班。經過小區大門,幾乎每天,都要遇到做門衛的張大哥,他坐在門前,笑瞇瞇地說:“上班去啊?”我朝他點點頭,笑了。下班回家,他也是這樣笑瞇瞇地說:“回家了啊。”張大哥來小區5年多,做保安,一個月也就1000多塊錢,他總是知足常樂的樣子。每天,他對小區里進進出出的人,總是這樣一聲輕輕問候:“上班去了啊,回家了啊……”這是晨風中,送來的第一聲問候;這是晚霞里,再次收到的一聲招呼……
有時,我到小區門外的面館里去吃早餐,這家小面館,味道好,人也好。面館的主人,是來自鄉下的兩口子,就靠賣面條,供養女兒在外地上大學。我去吃面時,面館里的劉大姐總是這樣親切地問:“兄弟,吃啥呢?”離開時,大姐總是那句話:“兄弟你慢些走喲。”今年初秋的一個晚上,劉大姐提著一袋沉甸甸的大米上樓,敲開了我家的門,說:“兄弟啊,這是鄉下剛收割的新米,你嘗一嘗……”這么多年來,我和劉大姐,竟有一種彼此是親人的感受了。
老鄭,他是一個干體力的“棒棒兒”,59歲了,憑一根扁擔,扛起了全家人的生活。去年元旦那天,他挑了一個顧客的貨物,和顧客走散了,為了尋找失主,他在寒風中,接連尋找了10多天,直到登報找到了主人。“這人啊,缺錢,也不要缺德!”一個農民掏心窩子的話,感動了一座城。而今,這城里的人,幾乎都認識老鄭了,他還在城里干體力活。但與前不同的是,老鄭走在街頭,認識他的市民,大多會走上前去,親切地拍拍老鄭的肩膀,說上一聲:“鄭師傅,您多保重啊!”這一聲聲“保重”,也暖透了鄭大哥的心。我有次找他搬東西,他給我說:“城里人真是好啊,我要一輩子留在這兒,給他們幫幫忙!”
一個大氣從容之城,是一個博愛、包容之城。一個城市的溫暖,來自于人。人與人之前的相互溫暖,來源于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那司空見慣的一聲問候,一句叮嚀,一次囑托,一個祝福:你好,再見,謝謝,保重,平安,幸福,對不起,沒關系……這些普普通通的語言之花,帶來的是感動、感謝、感恩;是溫暖,是惦記,是關愛。它們在空氣里飄散,就和空氣一樣,成為我們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