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 “老男孩”唱響失落的青春-流行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
只剩下麻木的我
沒有了當年的熱血
看那滿天飄零的花朵
在最美麗的時刻凋謝
有誰會記得這世界他來過
這首讓無數網民聽了落淚的歌,是網絡短片《老男孩》的片尾曲。
作為中影集團、優酷網和雪佛蘭科魯茲共同打造的“11度青春電影”系列的壓軸作品,與此前發布的9部10分鐘左右的頗有影響力的優秀網絡短片一樣,《老男孩》也由當代青年新生代導演執導,講述了一個關于“青春夢想”和“奮斗”的故事:
中學同學肖大寶(肖央飾)和王小帥(王太利飾)有著共同的苦悶,那就是被心儀的校花拒絕。后來兩人因為對邁克爾·杰克遜的喜愛,成為好朋友。
多年后他們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一個成了點頭哈腰的婚禮主持人,一個成了忍氣吞聲的理發師,蹉跎度日。邁克爾·杰克遜的死訊震動了肖大寶,他找到舊時搭檔王小帥,和一群90后一起參加了“歡樂男生”的選秀,激起了兩個中年人心中殘存的夢想……
這部42分鐘的網絡短片,自2010年10月28曰上線以來,迅速躥紅。
“開始覺得(點擊率)到300萬差不多就到頭了”,《老男孩》的創作者“筷子兄弟”肖央和王太利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
但實際上,在半個月之內,該短片的點擊率超過了1300萬!他們在創作之初,遠沒有預料到,歌曲中那份失落的青春夢想能引起如此強烈的共鳴。
意外躥紅
現在的肖央和王太利都身著“低詞”休閑裝,他們仍然怕被認出,喜歡坐在角落里,說話聲音很輕。因為他們都是短片的主演,他們的臉也像短片一樣迅速被很多人記住。
《老男孩》的火爆,非常意外。肖央原計劃在片子上線后,和女友一起泰國游,順便休息幾天。沒想到各種社會活動洶涌而來,各種采訪密布排滿,幾乎再沒有個人時間。
肖央,生于1980年,主業是廣告導演。王太利,生于1969年,他稱自己“勉強算個70后”,是職業商演策劃人。
兩個相差11歲的“老男孩”組成“筷子兄弟”組合,緣起于中央美院的食堂。王太利家住中央美院前面的小區,他經常去學校食堂吃飯。有一次他問那兒的學生認不認識拍廣告的,就這么認識肖央,開始有了業務上的往來。
2007年,喜歡音樂的王太利發給肖央一首改編的日本歌曲,兩人一拍即合,自掏腰包拍了個MV,就是曾經火爆貓撲的《男藝伎回憶錄》。而“筷子兄弟”這個名字也是從那個時候正式叫響,筷子兄弟,一人一根,寓意誰也離不開誰。
《老男孩》是他們的第三部短片,兩個人集導演、演員、制片人于一身。
相對于當前導演和明星云集的影視圈,他們是十足的邊緣人。肖央告訴記者,當11度青春系列短片活動選中他的時候,他還以為“之所以叫‘11度’,是因為某個啤酒集團投資的,后來才知道是指11位年輕的導演,而贊助方是雪佛蘭科魯茲”。
寫給失落的青春夢想
“邁克爾·杰克遜都去世了,我們再也不能這么混下去了。”2009年6月,一代偶像邁克爾·杰克遜突然離世,當時,王太利給肖央打電話這么說道。
“邁克爾仿佛是我們這一代人青春的地標,他的歌、他的舞,就像你門口的街道,每天都經過它,突然有一天消失了,你會怎么想?”肖央說。
邁克爾·杰克遜的去世,戲劇般給混跡音樂和廣告界多年的兩個人巨大震撼。
此前,他們本打算做一個好玩的《老男孩》,片尾原曲是日本大橋卓彌的《謝謝》。他們的短片都是先找原曲,填上新詞,再找故事,最后拍成片子。
邁克爾的去世,讓王太利對這個曲子有了“化學反應”。2009年夏天,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寫出歌詞。
那段時間,家住望京的王太利每天坐地鐵去國貿上班,路上構思歌詞,聯想起這些年自己的經歷,常常會淚流滿面。
“很多委屈,都四張了,還為了柴米油鹽生存的事情奔波,夢想沒有實現。”王太利向記者感慨,“以前哭和笑都是真實的,現在笑是逢場作戲,哭又怕別人看見。”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只剩下麻木的我,沒有了當年的熱血……”這首歌也是他寫給自己的,祭奠他的青春。
王太利出生在山東諸城,小時候的夢想是到大城市做歌手。就像肖大寶和王小帥的少年時代一樣,學美術的王太利在高中曾經是同學們眼中的歌手,那時他模仿邁克爾的歌舞曾經迷倒班上所有漂亮女生。
他當年曾經放言:“就算賣一個腰子(腎),我也一定要當歌手!”
當年,高中畢業的他,懷揣著500塊錢到北京尋找夢想。但他發現沒有人脈、沒有背景,憑著高中時代的唱歌天賦不可能在北京立足。很快他帶的錢花光,回家跟父親做起小生意。1996年,他再一次來到北京闖天下,拉過廣告,做過記者,后來注冊了一個小公司。
王太利這樣描述現在的自己:雖然有房有車,但還是個“北漂”。因為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社保,注冊一個自己的小公司,承攬一些外地的演出策劃,但沒有穩定的收入。
開始,《老男孩》并不被投資方看好,與“11度青春系列”的其他導演相比,肖央無論從資歷還是知名度都是最低的。
“我的優勢就是誠意,因為機會難得,更想拍好。”肖央說。☆80后為什么這么早開始懷舊☆
“80后怎么這么早就開始懷舊了?到底發生了什么?”肖央有些困惑地自言自語。
《老男孩》中充滿了反諷:最美麗的女孩嫁給了最不堪的老公,最文青的男人卻娶了個最世俗的老婆。在校園里,所看到的世界是無比美好的,充滿了理想主義,可一走出校門,卻突然發現,到處是冰冷的生存競爭,每個人都被裹挾在其中,無力掙脫。
“我們是在為逝去的青春見證,這個片子反映的是這一代年輕人無法回避的社會現實,我們從小生活條件比較好,環境也更寬松,就是人們常說的蜜罐中長大。可一到社會上,卻發現情況完全不一樣,壓力竟如此大,望著一天天變化的房價,幾乎看不到任何希望,我們不明白,就業、結婚、生孩子……這些最平凡的人生理想,到了我們這一代,怎么就變得這么難?我們甚至已沒有閑心去夢想,而是被生活的壓力推著向前走。”肖央說。
《老男孩》中也有肖央的影子。他也曾自己錄制整盤磁帶送給初戀女友,也曾高考落榜,第二年才考上中央美院,也曾辛苦拍廣告卻被客戶惡意欠款。他就是肖大寶。
肖央的經歷和王太利比起來順利一些,“人生小的理想基本上都實現了”。在承德讀完中學,考到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后在北京拍廣告,現在已年收入百萬。
但肖央仍然感到無奈,“大家小時候都有各種夢想,掙錢是為了實現夢想,可現在掙錢成了夢想本身,不容你去干點自己曾經想做的事兒。小時候特別想買個天文望遠鏡看星星,現在我有錢買了,卻從沒打開過,沒心情。”
短片中,有一段肖大寶坐在車里聽廣播的片段,報道充斥著國民生產總值高速增長、房價上漲、就業壓力大等新聞。
“在這個國家的時代洪流中,太多事情無力去改變。不知道哪些人,哪些政策決定和改變著你的命運。”肖央說。
成名了,但還要過世俗生活。前幾天,王太利去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買衣服,砍價的時候被商販認出,再也不好意思砍價了。
世俗中,他們心中仍然為夢想留了一個地方。
王太利說,現在,仍然有很多像短片中的肖大寶和王小帥一樣,在艱辛的生活中堅持著夢想的年輕人。
“我向那些堅持做音樂的流浪歌手致敬,有好作品才能被人尊重。”他最后強調。
《老男孩》中,穿著校服的肖大寶在街角懷抱吉他等待心愛的女孩路過,傾盆大雨里撐著花傘的她回眸一笑……
曾有的美好夢想,就像青春一樣,擁有的那一刻就在人生的記憶中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