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詠《蜀道難》·認識杜鵬程——毛澤東與杜鵬程談蜀道》毛澤東詩詞故事
二十四、吟詠《蜀道難》 認識杜鵬程
——毛澤東與杜鵬程談蜀道
杜鵬程:1921—1991年,陜西韓城人,現代小說家。1938年奔赴延安,1947年到西北野戰軍任新華社隨軍記者,轉戰大西北。經歷了人民解放戰爭西北戰場的全過程,寫了幾十萬字以戰爭生活為題材的作品。1949年底著手撰寫長篇小說《保衛延安》,于1954年出版。是現代文學表現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革命領袖人物所作的第一次大膽而又成功的嘗試。1954年,到中國作家協會西安分會從事專業文學創作,寫出中篇小說《在和平的日子里》等一批優秀作品。
1956年2月4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會見關于知識分子問題會議的文藝界代表,毛澤東接見與會代表的時候,與杜鵬程握手,問他在哪里工作,這時沈雁冰向毛澤東介紹,說在西北的鐵路建設工地。周恩來走過來說:“就是寶成鐵路工地。”
毛澤東聽了周恩來兩個人的介紹,立刻興奮起來,對杜鵬程說:“李白的《蜀道難》就是寫的你們在工作的那些地方。不過‘蜀道’很快就不‘難’啰!”
毛澤東說完,隨意而動情地吟詠起《蜀道難》中的一些句子來:
……
蜀道之難,
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
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
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
可以橫絕峨眉巔。
……
毛澤東對這首詩是比較喜歡的,曾經手書過此詩,并且圈畫此詩:“此詩有些意思。”還向身邊的工作人員介紹過這首詩。
毛澤東詠罷此詩,仿佛是總結,也仿佛是和身邊的人們探討:“對這首詩,有人從思想性方面作各種猜測,以提高其評價,其實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