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小緯:來自幕后的聲音-成長
每一部精彩的電影中我們都看不到他的身影,只有帥哥美女在鏡頭前你儂我儂,但是假如沒有聲音的成功輔佐,也許言情片會變成喜劇片,文藝片會變成恐怖片。
于是,我們知曉了配音導演的重要性。
如果飛,就要飛到最高
24歲的小緯算得上一個奇跡。在以資歷和經(jīng)驗為首要條件的配音界,“配音導演”的身份從來只能屬于四五十歲的長輩,而他卻在自己的第二個本命年,憑借著漂亮的聲線與不懈的努力,成為業(yè)內(nèi)人士絕對認可的“中國最年輕的配音導演”。
好的配音對于一部影片來說,究竟有多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沒有石斑瑜的幽默聲線,我們很難想象“I服了YOU”,以及“曾經(jīng)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我沒有珍惜”這樣的臺詞還會不會成為經(jīng)典,也很難想象聲音粗重的周星馳能否如此順利地被內(nèi)地觀眾接受。
但是,假如沒有配音導演,也許永遠不會有人發(fā)現(xiàn)石斑瑜。又或者,即便發(fā)現(xiàn)了,也無法引領他與周星馳的表演達成近乎完美的一致。小緯正在做的,就是尋找與搭配——如同導演一部影片,至關重要的就是選對最適合故事情節(jié)的演員,這項工作對于個人的實力考驗絕不簡單。
忽略掉他足以出演偶像劇的外表,小緯更喜歡用聲音與人溝通,在接觸每一部譯制片的過程中,他都覺得自己仿佛已經(jīng)置身其中。有時候,他是一名大偵探,帶著推理迷破解層層迷霧,懸幻而神秘;有時候,他是一位科學家,帶著好奇者研究世間萬物,透徹而審慎;有時候,他是一個賽車手,帶著體育迷穿梭曲折賽道,激情而浪漫……只是,我們看到的形象屬于別人,唯有聲音來自于小緯,他可以動情地陪著角色號啕大哭或哈哈大笑。
只是優(yōu)秀的配音也就罷了,憑什么年輕如他,竟可以提前十余載成為“最年輕的配音導演”?并非命運的特殊垂青,而是他一直在努力學習中等待機會。
2009年初某個飄著鵝毛大雪的日子,北京電影制片廠里二十多位配音演員正焦急地等待著配音導演的到來,小緯也是其中一員。他們需要為《Discovery》《SEGA》和《視野》等幾部譯制片配音,任務非常艱巨。地上的雪越積越厚,終于在兩個多小時之后,負責人帶來了“配音導演無法趕到”的壞消息。眼看著有幾位配音演員已經(jīng)不知所措,小緯毅然決定:我試試!
實際上,小緯有這樣的把握,并非一時沖動。在之前的每一次配音里,導演如何把握人物角色、怎樣搭配不同的聲音,統(tǒng)籌不同的工作伙伴,甚至一個手勢、一個口形,他都在暗暗學習、牢記在心。踏實的配音功底和靈活的處事方法讓小緯已經(jīng)不怕獨挑大梁,一次意料之外卻格外成功的配音故事就此寫下。
成功來自百倍的付出
小緯至今還記得參加“尋找青春代言人”十強賽主持專場時的一幕,這是一場數(shù)千名做著演藝之夢的年輕人之間的PK。小緯一路過關斬將,闖入十強,卻在自己的最強項上發(fā)生了一個小小的意外。原計劃的《魂斷藍橋》橋段配音,由于女搭檔在前面的環(huán)節(jié)被淘汰,不得不臨時改配《無間道》,梁朝偉飾演的陳永仁成了他的臨時選擇。
這是《無間道》的最后一場戲,陳永仁和劉建明在天臺上相遇,氣氛劍拔弩張。“挺利索的。”屏幕中傳出了“劉建明”的原聲。“我也讀過警校。”陳永仁回敬。一句簡簡單單的臺詞,令臺下的上千名觀眾驚嘆,因為他們沒有聽到小緯的聲音,明明是“原聲放送”。
配音環(huán)節(jié)的出色表現(xiàn)給評委和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著名主持人余聲表示“如果你能在配音的行業(yè)中堅持走下去,將是中國的No.1”。“勤奮代言人”的稱號是對小緯的最佳肯定,他不喜歡自己被首先認可的是外表,而勤奮才是他最真實的寫照。
其實,小緯的聲音很早以前就悄悄地走進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從磁性激蕩的廣告詞“怕上火,喝王老吉”到“洋范兒”的《Discovery》,再到充滿未來感的“華碩,開啟智能新天地”,小緯擔當配音的作品不計其數(shù),配音類型也五花八門。
有時候他是《色·戒》中充滿舊時代氣息的公子哥兒;有時候他搖身一變成為戴勞力士手表的成功男,隨后他還會變成《變形金剛》里的機械斗士。
“沒想到他這么拼命”
因為在配音上出類拔萃,幾乎沒有人相信小緯是“非科班”出身。誰能想到,他對配音和播音的學習,不超過半年,但是他對專業(yè)知識的汲取力卻超出了任何我們可以想象的“海綿能量”。
由于小時候身體不好,小緯從7歲開始練習長跑、籃球和散打,并且均取得過很好的成績。直到16歲時因膝蓋受傷,體育生涯才略帶遺憾地收場,“體育鍛煉成就了我這種堅毅的性格,一根筋往前沖”。
“一個普通人,他說我要拼命,可能是指他努力的程度,但是當一個運動員說要拼命的時候,他真的是拿命在拼。”這樣的拼命,在開始擔任配音演員和配音導演之后,有增無減。
熟悉小緯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每天工作至少二十個小時的狂人。每天早晨七八點,小緯準時到電視臺出外景,風吹日曬一整天。傍晚回家來不及休息,繼續(xù)在工作室錄音到第二天凌晨四五點,早上七點一到,他又一骨碌爬起身,沖個冷水澡,風風火火趕赴單位。這樣的生活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堅持了三年。
三年來,他每天平均睡眠不超過三小時。“早晨嗓子的狀態(tài)是最差的,你醒了,嗓子還沒有醒,這種狀態(tài)下是無法工作的,對嗓子的損害也非常大。與其這樣,那我不如就不睡覺。我熱愛配音這個行當,它像是我血液中流淌的東西,容不得半點的不完美。”郭德綱知道小緯的工作狀態(tài)后,感嘆道:“我知道這小孩很努力,但沒想到他這么拼命。”“累!可我停不下來。我有熱愛的事業(yè),我還這么年輕,如果停下來了,真的是一種浪費。”
主持只是副業(yè),配音才是王道
“出名要趁早啊!”張愛玲在半個多世紀以前發(fā)出的感慨,足以讓現(xiàn)時代的我們感到心慌氣短。這光怪陸離的世界,似乎有無數(shù)個撲面而來的機會讓人一炮走紅。
2010年初,小緯開始擔任電視臺的名人專訪主持人。小緯不走煽情路線、不在節(jié)目中顯擺自己,他更像一個記錄者,真實地將名人的喜怒哀樂帶給觀眾。
他采訪王寶強,本來只有10分鐘的采訪時間被他巧妙地延長了半小時,只因為被小緯的真誠所打動;采訪馬諾,這個在銀幕上剛烈的女孩向他口吐真言,透出的是與平常不一樣的柔軟。這種不做作的主持風格為他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走在路上會有人找他簽名,有時也會收到女粉絲的情書,網(wǎng)絡上一些熱心的觀眾還成立了他的后援會。
但小緯顯然對鎂光燈下的生活不太感冒,他從心眼兒里喜歡的還是幕后配音的工作,無論是導演還是親自上陣,都樂在其中。“主持是我的工作,我需要努力把它做到最好。但是配音——聲音藝術是我的生命,我時刻都不能合棄。”所以,當這張面孔越來越為年輕人所熟悉與喜愛時,他仍會因為被要求合影而羞澀,會謙虛地說謝謝,會憨直地說歡迎你們批評指教。“我是一個傻小子,只是剛好做了這樣一份工作,讓大家都能看到我,所以我只想借由這樣的工作帶給別人陽光和笑容,告訴他們你也有力量去獲得你想要的。僅此而已。”
本雅明說:“天使站在廢墟之上,回望歷史。這樣的悲愴,不屬于今天這一代人。這是一個輕盈的年代,飛得多高,完全取決于身上的羽毛有多豐滿。”而小緯正在憑借著年輕的資本,收集身上的羽翼,沒有人知道他心中的“豐滿”到底是怎樣的標準,但是我們知道他每時每刻都在為心中的那個夢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