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你理解-生活
譚元元
第一次聽說“譚元元”這個名字,還是因為一個在美國念書的朋友講起自己去舊金山的經歷。有一天,正在廣場上坐著發呆的他,忽然看到遠處揚起一面中國國旗,他興奮地跑過去打聽,當地的華人一臉驚訝地連連反問:“你居然不知道譚元元?你居然不知道每年的4月9日是舊金山市的‘譚元元日’?”
朋友被反問得一頭霧水,連忙打開搜索引擎查找,本以為譚元元是一位科學家或工程師,一搜索才發現,譚元元是一位芭蕾舞演員。
她18歲去美國,19歲半成為舊金山芭蕾舞團的首席,在這個位置上坐了24年,年年都要跟比她年輕20多歲的新人競聘上崗。
朋友為了這個名字特意去買過一張票,雖然對舞蹈一竅不通,買的座位也很靠后,但當譚元元在臺上起舞時,他卻忍不住熱淚盈眶。
雖然無緣在舊金山看她的舞蹈,但當《舞蹈風暴》第二季官宣譚元元會上臺時,我也毫不猶豫地買了視頻軟件會員準備追更。我同樣對舞蹈技巧一無所知——或許也無須知道,可是美自有千鈞之力,就如同你不必知道一片海有多深,一朵云叫什么名字,你依然會被那種浩大的美俘獲、震撼。
后來,我順藤摸瓜地找到一段譚元元的采訪,跟所有芭蕾舞者一樣,受傷的腰椎與變形的腳,一身的傷病是家常便飯。主持人表示不理解這樣日復一日幾乎自虐的苦修,而譚元元的回答讓我非常震撼:“我不要你理解,這是我的選擇。”
我似乎從這句話里明白了她出類拔萃的原因——人總是期待被理解,因為在大多數時候,被理解本身就意味著被善待與被原諒。
不奢求理解,其實也就意味著不給自己任何借口,失誤就是失誤,練習不夠就是練習不夠,不自憐,不自欺,不放縱自己任何一點點的怠惰與錯誤,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專業和夢想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