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許廣漢眼里原來是這樣的(二)
陽光普照|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許廣漢眼里原來是這樣的(二)
系列一,是劇情簡介。
阿豪
阿豪為什么自殺的問題,我想了很久。
我身邊也有很多從小到大就優(yōu)秀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是被允許犯錯的。一次考不好,偷拿零錢,不疊被子,沒有大問題。
我想如果阿豪小時候考不及格,他的父親會怎么樣,也許會說,抓緊時間,把握方向。即使一次考不好,下次你會考好的。
父母也會這樣跟我們說,甚至更嚴(yán)重,傷自尊的話都說過,選擇自殺的孩子也是少之又少。所以父親給予的壓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第二種可能是對弟弟的虧欠。
阿豪跳樓那天,又去少管所看了弟弟阿豪一次,說只是想看看他。
從某種意義上說,阿豪跳樓之前和所有人都有道別,包括郭曉真,小玉,琴姐。
和阿文道別的情景也許是我看漏了,但是沒有。
從小阿豪就是光芒四射的太陽,曬得弟弟阿和沒有容身之處,繼而缺愛,學(xué)壞。
對所有人,阿豪都展現(xiàn)自己最好最溫暖的一面。在阿和入少管所之后,阿豪都沒有去看他,也許是想躲避弟弟,不再對他造成傷害。
但我的想法依舊是,阿豪不會因為虧欠而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一次換來弟弟的重生。
最后一種可能性,結(jié)合阿豪眼中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來說,阿豪孤獨(dú)抑郁,不被理解。
就像地球一樣,人生而就是有光明和黑暗兩種狀態(tài)的,只是黑暗的那一面,愛你的人也無法接受。
兒時的阿豪抗?fàn)庍^,或許是被老師口中的禮教束縛,也許是父母的冥頑不靈,面對這些,阿豪只能無聲的吶喊。
阿豪覺得自己不被理解,更多的,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面對自己心里的那些聲音。沒人理解,可以找朋友,談戀愛,但是阿豪放棄了這些做法,所以猜測已經(jīng)有抑郁癥。
阿豪和郭曉真在一起的時候,我還以為在看臺偶。但是也只是截圖罷了,聽阿豪說話,雖然有禮貌,但是陰郁壓抑。
補(bǔ)習(xí)班結(jié)束,阿豪追上郭曉真,不是想交朋友,也不是想談戀愛。
阿豪想把自己壓抑了許久的想法都傾訴出來,為自己的死亡做序曲。阿豪在期盼著,自己過世之后,大家也許可以也愿意理解自己。
用死亡這種極端決絕的方式,敲醒這些人。
我不是只有你們想的這樣。
阿和
看電影海報,哥哥阿豪高大陽光,弟弟阿和瘦小陰沉。
初看阿和這個人物,我覺得他可笑愚蠢,自己選擇了小混混的人生,又怪得了誰。
后來我才體會到不被愛的人生是怎樣的。
電影的英文翻譯是《A Sun》,與a son,一個兒子同音。
阿豪還在的時候,阿文說自己只有一個兒子,明年準(zhǔn)備上醫(yī)學(xué)院。在阿文真的只剩一個兒子的時候,還是不正眼瞧阿和。
阿和并非十惡不赦,只是年紀(jì)太小,選錯了路。
進(jìn)了少管所之后,琴姐第一次來看阿和,阿和撒嬌似的讓琴姐幫他買鐵蛋。
這部電影最折騰我的地方就是,我一直在腦補(bǔ)他們在這個故事之前經(jīng)歷了什么,阿和是怎樣聽著旁人夸耀哥哥,貶損自己。阿和在學(xué)校又受了什么樣的欺負(fù)。阿和小時候看書的時候,也許心里想著,我怎么樣都不會比哥哥好。
阿和在少管所受著“愛、仁、義、孝”的教育,他本性就不壞。
從少管所出來后,阿和謹(jǐn)小慎微,為了賺錢什么苦都能吃。
阿和只是一個失足少年,對父親有敬畏,對母親撒嬌,崇拜羨慕哥哥。
可是家里沒有人愿意和他對話,更沒有人了解他,于是阿和在外面有了兄弟。
從結(jié)尾來看,母親琴姐坐在阿和自行車后面,時而駛?cè)腙柟猓瑫r而駛?cè)霕涫a。生活由光明轉(zhuǎn)入陰影,又從陰影轉(zhuǎn)入光明,周而復(fù)始。
阿文殺了菜頭,用鮮血和牢獄之災(zāi)換來阿文的一小片光明。
陰影正在前方。
菜頭
我看到有人說,最可憐的是菜頭,菜頭沒有父母,奶奶還被趕到老人院,沒人照顧。菜頭當(dāng)時砍了黑輪的手,是為了幫阿和出氣,他對阿和夠好。
像菜頭這種人,想要變好,只有兩種選擇,讀書和變壞,可菜頭不是范仲淹。
菜頭從少管所出來,要挾阿和為自己做事,但并沒有真正傷害阿和,也許就是因為咽不下這口氣。
他不后悔幫阿和,因為阿和是他的兄弟。
最后阿文有機(jī)會把菜頭撞死,也是因為菜頭顧及阿和會被老板罵。
他還是不像他演的那么壞。
阿文
我看了網(wǎng)上的一些影評,基本沒有看到有人說,有阿文這樣的父親,阿豪才會自殺,阿和才會一蹶不振,都是這個做父親的問題。
這部電影神奇之處就在于大部分觀眾也許不是親歷者,但是多少從一些情節(jié)里感同身受。
阿文這個父親角色多少有一些我們自己父親的影子,不善言辭,忠厚老實。
阿文始終不明白阿豪為什么要自殺,自己一點(diǎn)都不了解阿豪,也許就是因為自己的不了解,自己沒能為阿豪做什么,阿豪才會自殺。
所以在小兒子又一次深陷泥潭時,阿文主動去找菜頭商量,后來又殺了菜頭。
阿豪的離開,他不能阻止。
這一次,至少阿文想做一些什么。
在同琴姐的自白中,阿文不斷地重復(fù),“可是你也知道我只是一個駕校的訓(xùn)練員。”
我一直在想,如果阿豪沒有死,阿文看到電視上的槍擊案,會不會抽出時間尾隨阿和,會不會為了阿和殺了菜頭。
我不了解他,但我覺得他不會。
我只有這一個兒子了,再爛我都要他平安。
前提是只有一個兒子。
家
我算是想清楚為什么我覺得這部電影難了,《陽光普照》在描寫生活,沒有鮮明的主題,毛毛細(xì)雨給人心上一刀。
我之前想用的標(biāo)題是,傳統(tǒng)中國家庭的惡往往裹著愛的糖衣。寫完之后覺得文不對題。
陳家四口,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中國家庭的諸多問題。
中國式父母對待孩子往往居高臨下,冷嘲熱諷,等級觀念根深蒂固,不愿意與孩子溝通,出了事全部都是孩子的錯。教育孩子的時候,鮮有父母愿意和孩子談心,多數(shù)還伴隨打罵。
琴姐知道自己家問題很大,卻還是讓小玉生下孩子,包括我跟我媽交流的時候,她也說,你怎么這么殘忍啊。
長輩對晚輩的降生總是期待的,往往不計成本后果。父親在少管所,母親才十五歲,家庭氛圍不好,這個孩子生下來也不會很幸福,難保不走上父親阿和的老路。
但是他們覺得自己有愛啊。
整個電影主角一直在說,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他為什么會這樣做。
一家人缺乏溝通了解,卻要因為是一家人而生活在一起。家人就是不斷的虧欠對方,不斷的犯錯,用愛再為對方療傷。
希望“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避風(fēng)港,而不是狂風(fēng)暴雨。
今天又是求訂閱的一天。
系列一,劇情解說可以移駕我的公眾號,corrine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