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臉識人-成長視窗
有一次,林肯總統的朋友向他推薦了一位年約四十而且極有才華的人。林肯約見了這位先生后,卻遲遲沒有下文。
介紹人覺得很納悶,就去請教林肯是何原因。林肯說:“我不喜歡他的臉,因為他的臉充滿了驕傲與自負。”
林肯又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以后,應該為自己的這張臉負責。”
有人會說,林肯的識人之法也太刁鉆了,怎么能憑一個人的臉就判定這個人的優劣呢?筆者卻以為,林肯在知人識人方面,堪稱慧眼獨具。
人們常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是嗎?生物學遺傳學都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身體外貌,是父母遺傳的結果,臉也不例外。一個人的臉,是父親的“克隆”還是母親的翻版,是父母優點的薈萃還是父母缺點的集合,我們無法選擇,一切由遺傳說了算。然而,一個人的臉不僅僅由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臉皮等器官構成,表情,也應該視為臉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正常的人,臉上的表情完全由他本人控制,是本人的“勢力范圍”。是哭還是笑,是愁眉苦臉還是喜笑顏開,是陽光燦爛還是陰云密布,是嘻嘻哈哈還是一本正經,是和藹可親還是兇神惡煞,是春風拂面還是冷若冰霜,是呆板還是生動,是豐富還是單調,是真誠還是虛偽,這都是本人自己的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的表情還是人內心世界的“屏幕”。一個人心里想什么,能從他臉上的表情中看出來,而一個人的心地為人,也是能從其臉上的表情中透露出來的。在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可以說“臉如其人”。如此說來,一個人,特別是成年人,就應該對他自己的臉負責。
一個心地單純的人,表情往往浪漫透明:一個真誠善良的人,表情往往親切爽朗;一個閱歷豐富的人,表情往往堅毅深沉;一個老謀深算的人,往往一臉高深莫測,不動聲色的表情,讓人看了不知是在云里還是霧里……一個驕傲自大唯我獨尊的人,眼光很高,看人的時候常常越過對方的頭頂,鼻子常常不屑地聳動,嘴角流露出一絲鄙夷……總之,他的臉上會有掩飾不住的自負與驕橫。林肯由臉及人,以臉識人,正顯示他善于見微知著,有一雙洞察世人世事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