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出來的專家-精英譚
他,只有小學學歷,帶著一身農民的樸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走在大街上沒人敢把他和一個擁有20幾項發明和專利的專家相提并論。
16歲那年,他去了當地一家五金機械廠當學徒。靠著身上那股子肯鉆研的倔勁以及聰明的天資,他很快掌握了一套熟練的機械維修技術,回去后自己辦了一家汽配公司。由于有扎實過硬的技術功底,不僅可以幫助客戶提供配件,而且還能額外給予維護指導,甚至還能幫客戶免費維修配件,因此汽配公司的生意很不錯,他大賺了一筆。
兩年后,隨著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和升溫,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新的商機,于是把目光瞄準了賓館行業。在當地開辦了一家長城賓館。由于賓館需要安裝中央空調,當時選派了兩名技術人員到空調廠家學習,結果回來連基本的開機也不會,只好再次請廠家的技術人員到賓館給予指導。空調安裝好后,才一個月的時間里,技術人員的維護費用加上空調全開全閉高能耗運行就花了幾萬元錢,他看了很是心疼。由于全開全閉運行是當時中央空調的技術通病,一開始的時候他也無可奈何,后來,他的倔勁又上來了,他不甘心就這樣每月看著空調的高損耗導致的電費白白流掉,他想,能不能給空調增加一個節能裝置?在翻閱了大量有關中央空調的書籍,掌握它的工作原理、結構程序,分析之前使用的幾個節能產品的優劣后,他利用自己以前從事機械加工的一些技術,經過長達3年的時間,終于研發出適合自己賓館使用的最原始的空調節能產品。雖然不是自動控制,還需要機械師操作,但長城賓館還是用這套粗糙的設備節約了一大筆錢。
隨后他虛心向專業的大學教授請教,聯合起來對這個裝置進行優化完善,一種全自動的空調節能裝置在他的手中誕生了,用在自己的賓館中,每年都可以節省幾十萬元的損耗。一開始,他也沒有想到專業生產,只想在自己的賓館用用就行,后來看到許多工廠在“用電荒”中,無法開工生產,每天都白白損失很多收益,他才開始有把產品投入市場的想法。
在對“文欣”、“鶴群”試點進行科學檢測后,節能綜合利用檢測中心出具了一份報告,認為他的節能技術及裝置,節能效果在60%以上,其中省委黨校文欣大廈3個月節電21.8萬千瓦時,新昌鶴群大酒店兩個月節電7.31萬千瓦時,他順利申請了專利,同時引起了時任省長的呂祖善關注,呂省長要求省經貿委和省科技廳給予高度重視,又為這一節能技術連作兩次批示,要求做好試點認證并積極推廣。
2005年底,中央空調系統節能技術及裝置順利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由中科院院士主持的科技成果鑒定驗收。經專家一致評定,該節能技術及裝置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綜合節能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一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央空調系統節能核心技術,并獲得中國專利18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
此后,他創建了臺州光輝自控有限公司,專門生產中央空調節能產品。由于當時的空調節能產品技術都很落后。因此,他的產品一面世,就占領了中國的大部分市場。再后來陸續開發了空調自動排污裝置,連體蒸汽電動閥等產品,公司生意紅紅火火。2008年,和一個名叫皮特的外國人偶然相遇,讓他把產品推向了國際市場,如今,公司每年生產總值達到1個億,其中銷往國外的占70%,今年業務量達到1000多萬。
他就是臺州光輝自控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馬開聰。每次談及自己的成功時,他總是笑笑說:“我是被‘逼’的,被‘逼’發明,被‘逼’成功。”“逼”自己也是一種智慧,因為人只有在走投無路、面臨困境的時候,身體的潛能才能完全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