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殺人-懸念故事
周子新是個刑警,最近負責了一起投毒案。
被害人姓王,是某大學研究生院留學生的帶班老師,案發地點就在教師公寓。再過一周,王老師帶的這一屆學生就要畢業了。
據初步了解,王老師的社交圈不大,很少出學校。如果嫌疑人在王老師今年帶班的一百多個留學生中的話,等一周后他們畢業奔赴世界各國,這案子還怎么破?周子新壓力很大。
而且,這案子很邪門,門窗都緊鎖著,沒有一點破損痕跡;屋內也沒有別人的指紋和足跡,牙膏、杯子、碗筷等物品上都沒有檢測到毒物殘留,那死者是怎么服毒的?在調取的教師公寓的監控視頻中,案發前一個月也沒有可疑的人來過,毒物又是怎么來的呢?
周子新和警員們認真進行了現場勘查,也詳細調查了王老師的社會關系,可是,三天后仍然沒有大的進展。
又過了一個通宵后,刑警隊長讓周子新帶領警員再去現場查看。這次,周子新看得更仔細了,他戴上手套,檢查可能和死者接觸的一切物品,碗筷、飲水機、毛巾、牙膏、沐浴液、藥品……每樣東西他都更小心地取樣,送回公安局檢測,可仍沒有發現毒物殘留,但周子新隱隱覺得,哪里有些不對勁。
這天晚上,因為已經熬了幾晚,刑警隊長讓周子新先回去休息,第二天一早再來上班。
周子新剛進家門,父親就講起了隔壁鄰居家的一件趣事。
鄰居家有個調皮的小孩,上周末,他家的親戚們在院子里打牌,突然“砰”的一聲鞭炮響,把大家嚇了一大跳,可又找不到放炮的人。后來每隔幾分鐘就有一聲炮響,大家都覺得是家里的熊孩子干的,可有個當警察的親戚說了,這孩子一直在屋里寫作業,沒有作案時間啊!
后來,親戚們才發現,是那熊孩子就地取材,做了個簡易的“延時裝置”,他嫌親戚們打牌太吵,就拿了幾只鞭炮,給每個炮捻子上拴了一根香,有長的,有短的,將香點燃后悄悄放在了院子里的隱秘處,這樣當香燃燒到炮捻子的地方,就會點燃鞭炮!可他早早地就回到屋里寫起了作業,所以大家從窗戶邊看到他一直在寫作業,誰知道他早都把“定時炸彈”放好了!
“延時裝置?”聽父親講完故事,周子新若有所思,他想起這個案子找不到兇手的作案痕跡,監控下又沒人有作案時間,是不是也被“延時”了?可他一時也沒有什么頭緒。
過了一會兒,周子新的父母開始洗澡、吃藥,準備休息。
“慢!”周子新突然大喊,把正準備吃維生素的父親嚇了一大跳,他沖過去,拿起父親手里的瓶子看了起來,“我說呢,原來是這里不對勁!”說著,他抓起瓶子,就出了門。
周子新先去了一趟教師公寓,然后趕回了隊里。
到了警隊,隊長已經把警員們都叫了回來,周子新開始說自己的發現——
原來,近兩年大家的保健意識逐漸增強,流行吃復合維生素,周子新也給父母買了。復合維生素的蓋子擰開后,有一層錫箔紙狀的密封膜。王老師家也有幾瓶維生素,周子新剛剛特意去確認了一下,打開那些維生素,瓶口多多少少都留有錫箔紙膜,只有一瓶是完全沒有錫箔紙膜的,如果不是這種產品本來就沒有膜,那就是有人刻意把這瓶維生素上的膜撕掉了,還特意撕得整整齊齊,就是這里不對勁!有位警員當場就在網上搜到了王老師家的那瓶同款維生素,點開商品圖片,果然是有膜的!
周子新接著說:“據前兩天社會關系調查小組反饋,王老師這個人大大咧咧,為何獨獨把那瓶維生素上的膜撕得干干凈凈?會不會有這樣一種可能,王老師拿到這瓶維生素時,就沒有了這層密封膜,有人刻意撕掉了!”
話說到這里,大家都明白了,一路刑警再次趕去現場,取回了那瓶沒有錫箔紙膜的維生素。
經過一個晚上的檢測,所有的膠囊中都沒有毒物殘留,但是,在三個膠囊皮上檢測到了人的指紋。
這時,已經是第五天清晨,上午就要舉行畢業典禮,警隊所有警員都趕來學校,采集了即將畢業的留學生的指紋……經過比對,瓶子里的指紋,正是留學生湯姆的,案情一下子有了突破。
經過調查,湯姆的網購記錄里,的確有那瓶維生素,而且,湯姆所在的科研項目,有接觸毒物的機會。稍經審訊,湯姆就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原來,因為一些科目成績的緣故,湯姆一直對王老師懷恨在心,某天,他在偵探小說中看到“偶然性殺人”的敘述,很感興趣,就依葫蘆畫瓢,買來昂貴的進口維生素,小心撕下密封膜,在其中一粒膠囊中放了毒物,仔細擦拭瓶子后,在外面又套了一層塑封,接著,又將塑封擦拭干凈,號稱是全新包裝,然后送給了王老師,王老師沒有懷疑就收下了。這樣,王老師什么時候吃到那粒膠囊,就成了完全的偶然事件,作案時間也就被“延時”了,湯姆不僅自己不會留下痕跡,而且還有不在場證明!甚至說不定,王老師吃到毒膠囊時,他已經回國,中國警察更找不到他了。
可誰知,他百密一疏,把有毒膠囊投入瓶子底部的時候,曾把別的膠囊拿出來過,因此在幾個膠囊皮上留下了指紋,正是這幾枚“瓶子里的指紋”,成為指證他犯罪的鐵證。周子新感嘆道:“這案件破得好險!”
知道內情的刑警隊長拍了拍周子新的肩膀,說:“王老師以手中的打分權為要挾,多次向留學生索賄,因此別人才有給他送‘毒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