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交近攻-人與社會
距離越近,利益糾葛越復雜。
“遠交近攻”是秦國的外交戰略,對不接壤的諸侯國實行懷柔,對鄰國則逐步蠶食。一旦吞并隔在中間的鄰國,原先不接壤的諸侯國成了新的鄰國,那么原先的“遠交”對象,就成了新的“近攻”目標。這一戰略成功地分化瓦解了敵對勢力,最終幫助秦始皇統一了中國。
生活中的許多磨擦,正是因為不少人在社會交往中運用“遠交近攻”策略所致。情侶的疆土尚未接壤,處于遠交狀態,所以蜜里調油。一旦成為夫婦,雙方疆土近的不能再近,于是進入短兵相接的近攻狀態。人們與朋友相處,關系疏遠時愿意接近,一旦接近又頻頻沖突。不少年輕人,在公共場所尊重老人,女士第一,在家里卻不能善待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人子女。很多教師對學生耐心開導,循循善誘,對自己的孩子卻極不耐煩,動輒呵斥打罵。許多人在單位和公司,是人際關系的楷模,但在家里就本性大暴露。
人是社會性動物,所謂社會性,首先是與親友的關系。人的生活,主要是與親友的共同生活。本該最善待的親友,卻成為最沒善待的人,這種遍布于生活中的“遠交近攻”現象,似乎揭示了人性的某一側面。人們距離越近,越是相互看透,越是容易利用對方的弱點,越是容易撕下禮儀、修養的假面。許多人辦事愛找熟人,正是因為深諳某些人“獨吃自家人”——今語謂之“殺熟”。
美國人做過一項社會調查,請被調查者做出抉擇:你是否愿意出賣或陷害自己的某個親友,不論他將陷入何種厄運,以換取一百萬美元?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人表示愿意。如此高的比例,實在令人震驚。不過撇開道德評判,這一調查至少說明:親友最容易被出賣和陷害,因為人們熟知親友的秘密。
如果把調查題目換成:你是否愿意出賣或陷害一個陌生的路人,以換取一百萬美元?或許愿意的人更多。但是誰都明白,我們很難出賣和陷害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人們只能出賣“自己的”東西。人們最容易傷害的,正是“自己人”。一個人要出賣企業機密,能夠出賣的只有自己供職的企業。一個人要出賣國家利益,能夠出賣的只有自己的祖國。這說明距離越近,利益糾葛越是復雜難解。
然而越是難分難解,超越利益原則的道德行為,才越能成就人之高尚。盡管傷害陌生人和出賣異己集團也不高尚,但是人們最不該傷害的,正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