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與健康-生活錦囊
體溫是健康的要件
起床時在腋下(胳肢窩)測量體溫不到36℃時,就算是低體溫。
人體處于低體溫時,血液循環不良,身體的代謝機能低落,內臟運作遲緩,身體理所當然會覺得疲勞。免疫力因此低落,于是身體容易生病。
低體溫的人只要能夠讓身體溫暖起來,自然就可以改善各種不舒服的癥狀。這是因為,身體變溫暖后,體內酶的活動力增加,提升代謝效率,淋巴球數量增加了,抵抗力隨之轉強。這時,慢性疲勞綜合征或各種疾病所產生的疲勞倦怠感、失眠、肩膀僵硬、頭痛、腰痛等癥狀,當身體變暖之后,都能獲得改善。
能否擁有健康,取決于保有較高體溫,這樣說并非言過其實。盡可能讓身體維持起床時腋溫36。5℃左右,如果沒有,必須盡一切努力達成這個目標。
自行診斷低體溫真的很簡單
如何檢驗是否為低體溫呢?對于前來就診的人,我會先將熱水袋放在患者的大腿上,如果覺著“很舒服”,那就是低體溫了。另外,使用自己的手掌也是相當簡單的檢驗方式。利用自己的手掌,分別測量腹部、大腿根處、臀部與手臂外側等4個部位的溫度。
首先,將手掌放在接近內臟溫度的胳肢窩下方,先感覺溫度,感覺到溫度之后,將手掌貼在腹部,檢查兩處的溫度差。其次,再次將手掌放在胳肢窩感受溫度,隨后再依此為標準去感應大腿根部的溫度。臀部與兩只上手臂也是依照同樣的方法,依胳肢窩溫度來作檢查。這4個部位只要有一處溫度低于胳肢窩,就屬于低體溫了。
一旦變成低體溫就很難恢復
睡眠不足、運動不足、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用餐與入浴時間太短——這種繁忙的生活,或者完全相反的過于松散的生活,都是造成低體溫的原因。
現代生活冷藏設備發達,喝冷飲的機會相當多。物品放在冰箱里大約是4℃,與體溫相差30℃以上。
夏天年輕女性光著腳穿著高跟涼鞋,也喜歡穿無袖衣服,偏又待在超低溫的冷氣房中工作,身上的汗會蒸發,使體溫更低。
于是,往往身處夏季,核心體溫卻比冬季時低。更可怕的是人體一旦變成低體溫,便無法立即恢復原有的狀態。
如果在夏天時體溫下降,身體在某種程度內還承受得住,但時間一久,加上疲勞長期累積,當外部氣溫也開始下降時,身體將更加無法忍受秋冬時的寒冷之苦。年紀大了,不少人就會百病叢生。
身體的這些部位溫暖了,效果最好
那么,要如何溫暖身體才好呢?其實方法很簡單,只要讓“手掌檢驗體溫法”中提及的4個部位的肌肉溫暖起來,即有顯著效果。
熱能是由肌肉生產,上班族運動不足,很少使用肌肉,熱能減少了,于是身體轉為低體溫體質。一般而言,“身體變冷”就是“肌肉變冷”。要讓體溫上升的話,最終還是要靠運動,由體內開始產生熱能。當身體狀況不好時,很難借運動來增溫,此時便要借外力為肌肉增溫,針對身體大肌肉集中的部位來增溫,效果最佳。
低體溫之害,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內臟。另一方面,身體三分之二的血流集中在腹部,讓腹部維持溫暖的要領是利用外來熱源。大腿到臀部集合了全身70%~80%的肌肉,胳臂內也有大塊肌肉,因此,按照腹部→大腿→臀部→胳臂→腹部的順序,使其保持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