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的故事
【生卒】:32—92
【介紹】:
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人。年少“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疏百家之言,無不窮究?!庇中郧閷捄椭t讓,因此深為當時儒者所欽重。父班彪是當時的著名學者,以《史記》自成帝太初以后缺而不錄,作《后傳》,補寫《史記》以后西漢的歷史。父親死后,固想要補完全書,后有人告發他私改國史,捕入京兆獄。其弟班超上書辯解,獲釋。漢明帝很贊賞固的才能,召為蘭臺令史,轉遷為郎,典校秘書。歷20余年,基本完成《漢書》的寫作。章帝時,固任玄武司馬。建初四年(79)帝詔諸王、諸儒集合于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令固撰集其事,纂成《白虎通義》。和帝永元元年(89),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固從為中護軍。永元四年(92),竇憲因擅權被迫自殺,固被牽連入獄,死于獄中。
班固是東漢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畢生致力撰寫的《漢書》,是繼司馬遷《史記》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文學價值也較高。他的著作除《漢書》外,還有受詔撰集的《白虎通義》及詩、賦等41篇。其《詠史詩》,詠緹縈故事,為最早的文人五言詩之一。辭賦發展史上,他與司馬相如、揚雄、張衡并稱為漢賦四大家。其賦今存《兩都》、《幽通》、《竹扇》3篇,及《終南山賦》、《覽海賦》、《耿恭守疏勒城賦》等殘文。此外,還有《典引》、《奕旨》、《竇將軍北征頌》,其體也是賦。班固的賦模仿多于創造,無論思想內容還是體式結構,都有正統化的趨向,賦在他手里突破不大。較有獨創性的是其《兩都賦》。他在宮室游獵之外,又開拓了寫京都的題材,后來張衡寫《二京賦》、左思寫《三都賦》,都受他的影響。《兩都賦》雖也鋪采摛文,但未過分堆砌辭藻,風格比較疏宕。
除賦作之外,班固還在《漢書》和《兩都賦序》中表達了自己對辭賦的看法。他認為漢賦源于古詩,是“雅頌之亞”,“炳焉與三代同風”。他不僅肯定漢賦“抒下情而通諷諭”的一面,而且肯定它“宣上德而盡忠孝”的一面,實際上也肯定了漢賦的歌功頌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