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產品自己發聲-成功之鑰
打火機不僅要看火,也要聽其聲,聲音營銷有奇效。
都彭打火機名滿世界,盡管都彭家族對工藝的極致追求,各方面都很經典,可是最讓人們記住的還是打開打火機的那一聲“叮”。
當初大家對打火機的制作都看到了要注意外型、火的質量,呂西安和安德烈兄弟倆不惜重金聘請大師級工匠,堅持手工制作。
當大家對打火機贊不絕口時,追求完美的呂西安卻總感覺到還差了點什么,可是又說不出所以然來。一次他拿著一款世界名牌打火機左看右看,然后打開,稀薄的“乒”一聲響,讓他覺得很不舒服,覺得這聲音有失世界名機的范兒,他馬上意識到,打火機不僅要看火,也要聽其聲,而且聲音在前,會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當他提出這個觀點時,有工程師反對,認為目前他們的打火機已經太貴了,而再去搞聲音,會增加成本,還不如在外觀上進行改進,比如鍍金,或者是嵌鉆石更實在。但其弟安德烈也覺得自己的打火機,特色還不夠鮮明。
于是他們將世界上所有的打火機都收集起來,然后一一打開,聽聲音,聽完后還是覺得沒有最好的。他們又去請教鋼琴家。鋼琴家的意見是不能這樣“干活”,而要把范圍再擴大,因為法國是藝術之都,為此打火機的聲音也應該有藝術味,比如要聽電子門鈴、生日賀卡等五花八門的聲音,然后再選定與截取。
這讓兩兄弟非常興奮,確實起點要更高。但是這樣的工程就太大了,不是一兩個人,一兩個部門能完成的。于是他們果斷增加人員,增加費用。這讓總監有意見了,因為本來公司的研究開發經費就有限,現在這兩兄弟來搞“花架子”,而且這不是一兩月能見成效的,會讓核心競爭部門捉襟見肘。但兩兄弟卻一意孤行,寧愿減少產量,也要保證聲音的開發。
有了兩兄弟的決意,世界最美的聲音幾個月后弄出來了,是“叮”的聲音,清脆悅耳,又好聽有帶勁。但是藝術總監提出還不夠好,于是繼續實驗,最后“叮”聲如水晶般清脆,非常干凈、利索、有彈性,給人強勁有力、干脆果敢的感覺。兩兄弟聽后果斷拍板,就是它了!
但打火機要達到這種聲音,對材料要求更高,需要做炮彈的那種鋼材,這種材料在當時的年代非常稀缺。關鍵是如果批量生產,成本就大得驚人。當時由于世界經濟危機,公司也面臨著裁減人員,精減機構。為了這一聲“叮”就增加銀子,有人提出不值得。但是兩兄弟在其他方面盡管意見不統一,在保留聲音這一塊,卻非常一致,認為這與眾不同的聲音,很可能會起到意外的效果。于是說:“就是做世界上最貴的打火機,也要讓打火機的聲音最悅耳。”
1977年都彭推出全新系列打火機,火機多由貴金屬制作而成,是世界上最貴的打火機,一只就要7千多元,被人們稱為打火機中的“勞斯萊斯”。使用者在掀開機蓋的時候,打火機會發出悅耳的聲音,這個聲音成為了都彭打火機的標志。法國人特有的藝術品位,使都彭打火機很快就成為上流社會的尊貴化身。是男人口袋中不可或缺的“響叮當”玩意兒,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和成功人士的身份象征,歐洲各國的王室貴族、工商巨子等都對都彭的產品愛不釋手。
制作一只都彭打火機必須經過四百九十二個工序及六百四十個檢驗程序,尤其要確保每只打火機有“聲”有色,繪“聲”繪色,調音員竟然是藝術家。但正是這一聲,奠定了都彭打火機的老大地位,使得其品牌價值幾百億元,有人說這一聲就值“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