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接班-人與社會
有位國企領導人這樣說過:國企老板就像是下象棋的人,無論是“走卒出車”,還是“跳馬飛相”,都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周圍還有一大堆指揮的人,這些人有充分的指揮權,但是對下棋輸贏結果不負責。因此,能夠勝任國企老板的人,一定是既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又具備應變能力。
國有企業,不同于政治接班,因為成熟的官場有明確的交接班規則,接班問題相對可能簡單;也不同于民企接班,因為民營企業產權明晰,在接班人的培養方面也不遺余力,所以暫無接班危機。國有企業面臨著嚴重的接班危機,因為國有企業歸全民所有,但全民所有人實際上都是虛位,這導致產權模糊。第一代企業家們往往是白手起家,一沒資金、二沒技術,硬生生地把一個個半死不活的企業救活,壯大。這些國企的創始英雄在潛意識里認為,“沒有我就沒有企業”,時間一長會產生心理幻覺,誤認為企業是自己的,不愿交班,希望活到老干到老。
歸根到底,國有企業最終所有權屬于國家。拒不退休不行,傳給兒子也不行。榮事達董事長陳榮珍曾希望將企業大權交到兒子手中,但最終等來的卻是合肥市政府的一紙《關于陳榮珍同志退休的通知》。而被去職的馬蔚華,執掌招行14年,一手將招商從深圳的一家區域性小銀行帶大成國內第六大商業銀行。即便在其2010年成功連任后,傳聞依然不斷,而其本人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只要股東、董事會愿意讓我干,我會一直干下去。”
既然無法傳位給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個人利益在退休后也得不到任何保證,于是這些國有企業的創始老板們便千方百計延長自己在位的時間,拒不交班,多干一天是一天。或者,千方百計把國有企業當私營企業來經營,造成企業離不開自己的氛圍。
中國最著名的國有企業海爾集團同樣受接班問題的困擾。現年64歲的董事長張瑞敏很快將屆退休年齡,但其選定的接班人總裁楊綿綿比張瑞敏的年齡還大。看來張瑞敏根本沒打算真正“傳位”給楊綿綿,因為熬不到張瑞敏退休,楊綿綿就該先退休了。
國企內部,“行政任免”式接班和“內部更替”式接班運用得更多一些,因此,國企在接班人的問題上,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比如,長虹集團原董事長倪潤峰當初退出“江湖”的時候,對外宣稱是為了理順關系,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企業的人事制度和運轉機制,將董事長和總經理職務分開。再次復出的理由又是“組織創新或體制創新”,是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和企業經營發展戰略來進行的。而倪潤峰的徹底退休是因為其在1999年沒有向政府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如此看來,兩次都是以體制創新為旗幟的人事調整,事實上卻都是游離在企業體制之外的行政干預。
由于國有企業治理結構本身不健全以及所有權模糊,沒有實行嚴格的現代企業制度,導致國企接班問題層出不窮。國企的創業元老與企業共同成長,把一個小企業逐步做大,為企業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現有條件下,國家卻無法給予他們相應的回報。這個時候實行國企一貫的“到點下班”政策,就會讓這些創業者在心理上感覺不平衡。
實際上,國企的接班人選擇受諸多因素影響,國企老板的“老大”地位并不像私企老板那樣受法律保護。因此,國企的領導一般不會培養強勢的副手。“接班”在國有企業是第一難題。
有戲言稱國企老板“干得好進醫院,干不好進法院”,國企的這種問題,實質上是產權缺位造成的,因為企業的所有人不是自己。如若國企能夠順利實現世代交替,保證企業能夠在下一任手里依然高速發展,那么這無疑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