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學的100個成語故事,孩子記下了嗎?(連載之第八篇)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基礎和積累,成語既可以幫助孩子積累詞匯,還能幫孩子了解歷史文化,學成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呦!繁星國學整理了100個常用成語,并附上了故事講解,希望對孩子的學習有所幫助。(今天送出的是第八篇哦!)
29、負荊請罪
[成語中的歷史]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智勇雙全,擊敗了秦國的陰謀,維護了祖國的尊嚴,被任命為上卿,老將軍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當眾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后,盡量躲避。他說:“秦國不敢來犯,就是因為我們文臣武將團結一心,為了國家,不必計較個人恩怨。”廉頗聽說后,很慚愧,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認錯。
[注釋]負:背著。荊:荊條。
[提示]比喻向人認錯賠罪。
30甘拜下風
[成語中的歷史]春秋時,秦、晉兩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也被秦俘獲。秦穆公對晉國的君臣們說:“盡管晉惠公忘恩負義,但我是不會將你們當俘虜押回秦國的。”晉國的大臣們說:“我們是跪在您的下風頭,希望您在上風頭說的話能算數。”
[注釋]甘:心甘情愿。下風:風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別人,認為自己不如對方。
31以貌取人
[成語中的歷史]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后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個弟子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他的體態和相貌很丑陋。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后來,子羽游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地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提示]只根據外貌來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
32自相矛盾
[成語中的歷史]從前,楚國有個人在街上賣兵器。他拿著矛說:“這支矛,是天下第一鋒利的,它能擊穿最堅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說:“這個盾牌,是天下第一堅固的,世界上沒有一支長矛能夠刺得穿它。”有人問:“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么樣呢?”那人回答不出來了。
[注釋]矛:長矛。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觸。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