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狄亞的戰爭-生活錦囊
奧運前夕,國家大劇院上演了舞劇《美狄亞》。曾導演過2004年希臘奧運會開幕式的帕帕約安努在舞臺上使用了大量的水,水化作美狄亞的眼淚,眼淚變成了血水,最后所有的人都在血水中游泳,這是一出充滿激情與痛苦的演出。這個經久不衰的古希臘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被演繹,被搬上舞臺,征服觀眾。美狄亞,這個被愛與恨折磨的殘酷女人,讓人恐懼,又讓人心碎。而更讓人恐懼和心碎的是,每個女人都將發現,她們的身體里無可逃避地始終潛藏著一個美狄亞。
這是一個如此極端的女人。她愛上了異鄉人伊阿宋,并用法力協助伊阿宋奪得了金羊毛。為了與伊阿宋在一起,她拋棄公主之位,背叛父親和國家,遠走他鄉,流離失所,甚至還殺死了自己的兄弟。但她不惜一切獲得的愛情,卻遭到了莫大的創傷。伊阿宋為了換取顯赫地位,另娶柯林斯公主。嫉妒與怒火點燃了美狄亞的所有神經,曾經為愛情瘋狂的她,開始因仇恨而發瘋。
她給丈夫的新歡穿上了毒衣,讓她葬身于火海。盡管有萬分痛苦、萬分不舍和萬分的掙扎,她還是決絕地殺死了自己和伊阿宋的兩個孩子。她一手抱著一個孩子的尸體,飛上了天。臨去,她回望了伊阿宋一眼,臉上掛著讓人無法看透的笑。多么可怕,多么殘酷,多么可憐的女人。
愛與恨,就是女人身上的癌癥,它無可救藥,又不斷瘋長,最終將侵蝕她們的身體與靈魂,甚至置之于死地。愛的對立面不是恨,而是不愛。愛與恨倒更像是一對同胞姐妹,在孕育愛的同時,也孕育了恨。人人心中都住著一個美狄亞,她是人類、尤其是女人們的一個心理困境。
“在一切有理智、有靈性的生物當中,我們女子算是最不幸的。”從美狄亞口中說出的這句話,像是對諸多時代的女性命運的一句總結。當然,如果故事只是講述一場愛情的失敗,一個為愛付出一切的女人如何淪為棄婦,那除了讓人覺得遺憾和感傷外,將不會產生回味無窮的震撼。
不可否認的是,美狄亞身上具有十足的勇氣與反抗精神,她不愿意接受所謂命運的捉弄,因而從犧牲者變為復仇者。所以也就難怪有人把她奉為女性覺醒者,女性主義的先驅。這位最慘烈最殘忍的復仇者,尤其讓男人們膽戰心驚,她毀滅了一個男性主導的世界。但她也徹底傷害、毀滅了自己,而這正是最大的悲劇所在。即使已過千年,這種悲劇依然在不斷上演,依舊充滿了生命力與震撼力。
古希臘的歐里庇德斯用戲劇《美狄亞》震撼了古希臘人,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在1946年創作的《心靈的洞穴》,和帕帕約安努創作的《美狄亞》,都用沖撞、激烈、受傷的身體無聲地表現了美狄亞如撕裂般的痛苦。即使是著名劇作家迪倫•馬特的荒誕戲劇《老婦還鄉》,也帶著美狄亞式的殘忍與震撼力。
在這出改頭換面的美狄亞故事里,女主人公45年前被情人拋棄,淪為妓女,后來嫁給美國一個石油大王,成了億萬富翁,于是還鄉復仇,懸賞10萬美元,殺死曾背叛她的情人。經濟上陷于困境的市民們,屈服于金錢的誘惑,合伙殺死了那位情人。最后,女主人帶著裝著情人尸體的棺材離去。
在這出美狄亞式的復仇故事里,女主人公完全是個勝利者,她沒有毀滅自己,所以這不是悲劇,而是荒誕劇。盡管它少了點悲傷,多了點荒誕與諷刺,但依然讓人印象深刻。
有人把美狄亞的復仇當成是一種反抗與覺醒,也有人把美狄亞的復仇看作是一種殘忍與癲狂,二者都沒有錯。當然,如果美狄亞不是故事里的女主人公,不是舞臺上的一個人物形象,而是生活在我們身邊,那相信所有人都將認為,她是個神經病,是個瘋子。美狄亞的戰爭,是內心的戰爭,是愛與恨的戰爭,是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是容忍與毀滅的戰爭,而誰又敢斷言,在自己內心深處,從沒有過這樣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