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比好萊塢明星更大牌-新知探索
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一匹叫做喬的戰馬,驚恐地橫沖直撞,直到被鐵絲網的尖刺纏住,摔倒在地上,眼神里滿是恐懼和絕望。
這是好萊塢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的新作《戰馬》中的一個悲壯畫面,鏡頭為劇情加分不少。但在電影結束的時候,片尾有段文字吸引了人們的注意:美國人道協會對片中動物的演出進行了監控,沒有動物受到傷害。
而這句話,正是此類電影參加奧斯卡評比的前提。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段文字,無論電影多么優秀,也不能夠參賽。
給出這段文字的,是一個叫“美國人道協會”的民間組織。該組織下屬的工作人員,每天會像幽靈一樣出沒于各個片場、攝影棚,專門探視各種動物演員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包括吃住、作息、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娛樂條件……最終,他們會依照對劇組的考察,根據動物享受待遇的好壞,來決定是否要在電影的后面做出聲明。此外,他們還會給出一個分數,而這個分數也是奧斯卡評委和觀眾心中一項重要的比賽參考指標。我們熟悉的好萊塢大片《指環王》,就是因為讓動物演員的工作時間過長,被“人道協會”打出了一個最低的分數而無緣奧斯卡的。
“人道協會”還為此制定了詳細的準則。比如猴子演戲如果超過3天,那么制作方必須為其提供娛樂的地方,如有小塑料滑梯的游戲室等;如果一頭小熊出演電影,那么任何讓它聞上去不舒服的東西,比如廉價香水、酒精等,都得拿走;再如,每天拍攝同一條魚的鏡頭不能超過3次……
許多好萊塢導演都不敢輕易去拍有動物參與的電影,因為這些動物演員的開銷,絕對比一般演員的薪金要高得多。
此外,在任何情況下,動物演員都不能受到人類的欺負,這適用于所有動物,甚至包括蟑螂。假如劇組“招聘”了10只蟑螂,電影拍攝結束,數量應該仍然是10只,一只都不能少,還必須是活蹦亂跳的。
那么,電影里的動物尸體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早期的時候,也有劇組偷偷給動物注射安眠藥,盡管劑量是動物適應的范疇,但后來“人道協會”認為這樣對動物身體有副作用,后來也不得不停止。幸好,電腦特技越來越成熟,《綠色奇跡》中有一幕老鼠被踩死的畫面,使用的就是填充老鼠和電腦合成技術。
據說,《戰馬》止步奧斯卡的真正原因是:馬在戰場被鐵絲纏住的眼神過于痛苦。雖然制片方解釋這是電腦合成的效果,可“人道協會”并不滿意這個解釋。最后,礙于沒有證據表明馬確實受到了虐待,便勉強打了個“及格”的分數,這樣的分數自然也就影響了奧斯卡評委們對《戰馬》的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