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寓言故事“庖丁解牛”對聲樂教學的啟示
“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于《莊子內篇養生主》,原文如下:“危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者然響然。”
“庖丁解牛”的寓意
莊子在文中細致地描寫了危丁的動作、神態,刻劃出一個技藝嫻熟超絕的屠人形象。危丁解牛時,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動作,嫻熟得就象音樂和舞蹈一樣和諧有節奏。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是如何謹慎小心,牛的身體又是如何迎刃而解,形象非常生動。這個故事說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在長期實踐中,聲樂學習也是如此,尤其是聲樂的技能技巧教學,更需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熟悉和掌握其基本規律,從而最終達到演唱時的“無意識”狀態。
“庖丁解牛”對技能技巧教學的啟示
所謂“無意識”演唱狀態,其實就是那拋開一切、聲情并茂、“忘我”的演唱。也就是庖丁所言:“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界。
對于想要追求這一演唱狀態的歌唱者來說,從登上舞臺的那一刻開始,所要關注的己不再是技巧了,則是如何投入情感、表達作品。因為聲樂藝術以人聲作為情感的載體,通過美妙的歌聲使聽眾的情操得以陶冶。擁有美好的聲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是成為一位杰出歌唱家的必備條件。但聲樂技巧提高的最終目的還是要為表現藝術作品的情感服務。
通過以上敘述可以看出,“無意識”的演唱狀態對聲樂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十分重要。那么,在聲樂教學領域里,教師通過講解和范唱,引導學生體會和感受每一首歌曲作品的美,使學生身心一致地投入到歌唱當中,進入歌唱藝術的最佳境界,從而表達歌曲本身的自然本性,這其實就是聲樂教學的本質之一。
下面,筆者以韓靜霆詞、趙季平曲的《斷橋遺夢》為例,分析“無意識”演唱狀態的前期案頭準備工作,即聲樂作品的分析和處理。
(1)深入細致地研究作品
朗誦歌詞
歌詞是歌曲內容的具體體現,不同的歌詞內容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及情景。因此演唱者在對一首歌曲進行二度創作時,應該充分理解歌詞的背景和內涵,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意境,所有這些都要建立在演唱者對歌詞熟悉的基礎上,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數。根據歌詞內容規定的情景,哪句該揚?哪句該抑?哪句該輕柔?哪句該舒緩?用什么樣的語氣最能表達歌曲的情感?這些都是演唱者在進行二度創作時需要考慮的因素。這四個連續的“不”,“不”中間在演唱的時候做一個體止,語氣立刻突顯出主人公那對愛情堅貞不渝的態度。
熟悉曲譜
最好的記譜方法就是默記法。演唱者一邊在心中視譜,一邊熟記旋律,這樣不僅節省嗓音而且背得快、記得牢。
放聲練唱
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進行練唱,將歌詞與曲調結合起來,著重解決歌唱發聲及咬字吐詞存在的技巧上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表達和使聲音美妙動聽。
(2)作品的藝術處理
為使演唱既不失作品的“渾沌”之態,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演唱者在練習的準備過程中如何對歌曲作品進行準確的藝術處理和加工就顯得非常重要。處理歌曲作品時,演唱者應根據歌曲的需要把握作品的語言、情緒、風格、音色和力度。
語言處理
語言處理在作品藝術處理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抒發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歌唱中的語言可謂是最直白的表情達意的工具,能直接展示歌曲的畫面和意境,因而也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內容。與生活語言一樣,歌唱語言必須有句逗,有氣口,不能斷斷續續任意換氣,弄得語意不明,必然會影響感情的表達。與其他國家的語言不同,中國的漢字是方塊字,一字一音的單音節字,還有聲、韻、調的特點。
聲母直接與咬字發音有關,是歌唱在口腔內聲音的著力點;韻母是歌唱美化、延續的主要部分,“雨中定情的紙傘”“中(zhong)",“傘(san)",一定要強調韻母,因為“只有韻母才能唱響聲源”;歌詞“愛你,想你,找你,喊你”中的“愛”(ai),“想(xiang)”,“找(zhao)”,“喊(han)”四個字要特別注意字本身的音調,千萬不要唱成“挨(ai)你,香(xiang)你……”,否則無法清楚表達作者的意圖;還有歌詞“怨你,恨你,怪你,罵你”,其中的“怨(yuan)”,“恨(hen)”,“怪(guai)”,“罵(ma)”四字要注意強調字頭,也就是聲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表達白娘子內心的痛苦之情……漢語本身就是富有音樂性的語言,也正是因為這些字音、聲調、語調和語氣,使我們演唱中國歌曲時的要求也就更高。
歌唱語言練習的要點:
拿到歌詞先朗讀;歌詞記得說出來;咬字注意莫關喉;字頭咬準掛額頭;低音延音在韻母;韻母切記往下走;準確歸韻頭腹尾;強調語氣在字頭;字要順著氣息走;莫追音量重清詞。
速度處理,速度表達復雜的情感,其中速度具有重要意義。《斷橋遺夢》一曲的A部分(如圖)可以采用稍自由的節奏,這樣更能突顯B部分(如圖)優美的旋律。
力度處理,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力度就能表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斷橋遺夢》一曲中,力度應當非常鮮明,B部分(如圖)的音量不需很大,A部分(如圖)和C部分(如圖)的音量和力度要求相對釋放一些。聲音的力度變化在音樂藝術上有很強的表現力,在處理歌曲時應根據音樂的意境和歌詞內容規定的情景,用恰如其分的力度來表現。
音色處理,人類的語音音色具有鮮明的感情色彩,受情感支配,嘈雜粗糙、緊張時音色尖銳干澀。要真實生動地表現歌曲的思想感情,演唱者必須觀察和體驗生活,利用音色變化表達不同的情感特點,并適當利用某種夸張,來塑造不同的形象,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鮮活而生動地展現人物形象。《斷橋遺夢》一曲是訴說白娘子對愛情的渴望、對世俗的抗爭。歌唱時,音色應該飽滿、大氣、婉轉且明亮。
情緒處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先生說得好,“演員要將自己深入到唱詞的情景中,而不能將聲音、詞意和感情三者割裂開來。”
要達到“無意識”狀態的演唱境界,就要做到“心靈的投入與真情的流露”。要唱好每一首歌曲,都應該使自己置身于歌詞創作的情景中,就像這部劇中寫的“我的愛心永不變”的“變”字要求拖滿十拍,這十拍應當是漸強的,并且強收,這樣才能表達主人公不變心的決心,若減弱了就“變”了。診釋作品應本著按照“要想感動別人,先要感動自己”的創作原則,朝著“忘我”的表演境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要注意“度”,在注意情感投入的同時,要學會控制情感,情緒不能過分,不能影響發聲。
結語
《莊子》寓言產生于戰國時期,對當時以及后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力,無數的人去探索這本著作所蘊含的東西,筆者在此也希望自己可以通過對《莊子》里面各種故事的研究和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學習研究聲樂的規律,同時運用不同的思維進行轉換。
莊子是一個值得我們欽佩的人,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很多思想,盡管他一生過得不算如意,但是仍然值得我們去思考一些哲學性,在很多東西時上他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例如,《莊子內篇養生主》篇中,有一則“危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塑造了一個技藝嫻熟超絕的屠人形象。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