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中寓剛·綿里藏針——毛澤東詩評鄧小平》毛澤東詩詞故事
四、柔中寓剛 綿里藏針
——毛澤東詩評鄧小平
鄧小平:1904—1997年,四川廣安人。原名鄧先圣、鄧希賢。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夏,作為中央代表前往廣西領導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和左右江根據地。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機關,先后擔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委宣傳部長。1934年隨中央紅軍長征,遵義會議之后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抗戰爆發后,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和師長劉伯承深入華北敵后,創建太行、太岳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總前委書記。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軍區政委。1952年調中央任政務院副總理。1956年,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1966年受到錯誤批判,被撤銷一切領導職務。1973年3月恢復副總理職務。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主持黨政軍的日常工作。后來因江青一伙誣陷,1976年4月又被撤銷一切職務。1977年7月恢復原來擔任的黨政軍領導職務。是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
1.柔中寓剛 綿里藏針
1973年12月12日,毛澤東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會議在毛澤東的書房兼會客室進行。毛澤東在談完全國各大軍區司令員互相對調的話題之后,向在座的各位宣布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現在請了一個軍師,叫鄧小平,發個通知,當政治局委員、軍委委員。政治局是管全部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個秘書長吧,你不要這個名義,那就當個參謀長吧。
“我們現在請了一個參謀長。他呢,有些人怕他,但他辦事比較果斷,他一生大概三七開。你們的老上司,我請回來了。政治局請回來了,不是我一個請回來的。”
毛澤東說完轉身對旁邊的鄧小平說:“你呢,人家有點怕你,我送你兩句話,‘柔中寓剛,綿里藏針’,外面和氣一點,內部是鋼鐵公司。過去的缺點,慢慢改一改吧。”
這副贈聯,與其說是批評,不如說是贊許。它與毛澤東曾評價鄧小平“政治思想好,人才難得”是相一致的,是對鄧小平為人處事既有原則又有靈活性的肯定,語重心長,哲理很深。
鄧小平,這位當代最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一生歷經坎坷。“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復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的成功”。其原因正是他的那種剛正不阿、實事求是、講究原則的性格和作風。也正因為他的這種一貫頑強的工作作風,堅毅的、不屈不撓的性格,使他在黨的重大斗爭面前,總是敢于直面謬誤,與錯誤進行殊死的斗爭,雖然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倒”,但是他總能一次又一次奇跡般地站起來。
2.木秀于林 風必摧之
1973年4月,鄧小平復出后,馬上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之中。出色的工作使“王、張、江、姚”恨之入骨,想方設法干擾鄧小平的工作。鄧小平在老一輩革命家的支持下,與“四人幫”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1975年5月27日和6月3日,鄧小平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兩次主持會議批評“四人幫”。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先后發言,批評“四人幫”。王洪文、江青都被迫在會上作了檢討,使“四人幫”處于一種受批評而不是教訓、攻擊別人的地位,這還是從未有過的。
兩次會議之后不久,毛澤東找鄧小平談話,對這兩次會議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鄧小平對毛澤東說:“會議的情況,主席都知道了?”毛澤東點頭,說:“我看有成績,把問題擺開了。”“最后他們否認有‘四人幫’。”鄧小平說。
……
毛澤東明確表示:“沒有大問題,你要把工作干起來。”
“這方面我還有決心就是了。”鄧小平說。
“那好!”毛澤東說。
“反對的人總是有的,一定會有。”鄧小平說。毛澤東笑著說: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毛澤東的鼓勵使鄧小平堅定了工作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