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須眉,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手梁軍的勵志故事
原標題:巾幗不讓須眉,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手梁軍的勵志故事
《三國志》中有記載:“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
此言中所提之“巾幗”本指婦女頭發的飾物,所載之事乃是諸葛亮派人送巾幗之物給司馬懿,暗喻司馬懿如同婦人一般。此后,“巾幗”便成為了婦女的代稱,比之男子的“須眉”。“巾幗不讓須眉”這個成語因為自古許多遜色于男子的女性而誕生的。
近代以來,女性不遜色于男性的比比皆是。中國的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她的事跡更是稱得上“巾幗不讓須眉”,因此還成為了人民幣“一元”上的人物形象。而她卻過了四十年后知道這件事,這其中又是怎樣一番故事呢?
1930年的3月,梁軍出生在黑龍江省明水縣的一戶農民家庭,家中以農業為生計,靠父親養活。然,不幸的是,在梁軍剛剛兩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沒有了父親的支撐,只剩孱弱的母親一人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因病出世,母親開始一個人拉扯他們兄妹艱難度日。
再過了兩年,母親再嫁,梁軍兄妹有了一個新的家庭,幸運的是這個繼父對他們兄妹非常好,不幸的是,這樣幸福的日子只維持了短短的幾年。1939年的冬天,她的繼父因患肺病而離世,生活的重擔再次將這孤兒寡母壓得搖搖欲墜。無奈之下,梁軍被賣給了看上她的一戶大戶人家當童養媳。
盡管生活不易,但幼小的梁軍比同齡人長得更通徹,她并不想如一般舊社會女子嫁人生子,永遠藏于深閨之中的度過一生。從小的她便愛勞動,也愛讀書學習。在還沒有當童養媳時,她念到了小學四年級,后來她的讀書生涯便畫上了一個短暫的句號。
直到 1945 年時,黑龍江得以解放,梁軍擺脫了童養媳的命運,開始了自己的獨立生活。兩年后,黑龍江省的德都縣創辦了一所鄉村師范學校。當時17歲的梁軍看到了能夠再次學習的機會,于是她說服了家人,自己一人到了德都的鄉村師范學校學習。
也就是在這所半耕半讀的學校中,她學到了許多文化知識,也懂得了真正的愛國之義。
彼時在學校中,為了豐富學生們的文化生活,學校經常放電影。其中的一部前蘇聯電影——《巾幗英雄》,影片中講述了一位女拖拉機手巴沙的故事。這樣的形象讓梁軍深深震撼,于是她萌生了成為一個女拖拉機手的愿望。
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憑借著這股力量,她走上了國內還沒有人有過的道路,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手。
1948 年,黑龍江省委舉辦了拖拉機手培訓班,這是梁軍離自己的夢想最近的時候。于是在知道學校分配到了三個名額時,便是她第一個報了名。
意料之外的是,在第二天到培訓班報到時,梁軍才知道只有她一個女生報名了,而全班一共有七十多個學員。這樣的比例無疑是驚人的,也恰恰說明了梁軍當時做出的這個決定在外人眼中是多么的“驚世駭俗”。
事實上,拖拉機手沒有女性報名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其工作的艱辛是難以想象的。四五十年代的工業制造水平自然是落后現在許多的,拖拉機也比之現在厚重許多。更不用提,彼時的拖拉機是蘇聯制造,每個零件都十分重,幾十斤都屬平常的。
這樣的重量對于一個成年男子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對于身為女子的梁軍來說,天生力氣較弱的女子,更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然,梁軍卻絲毫不為此而害怕,全程都咬牙堅持了下來。當時為了為提高作業效率,梁軍也同男同志一樣晝夜連續作業,每天工作時長在12小時以上。
再甚者,彼時的梁軍為了節約時間開荒作業,一日三餐都是在地頭解決的,最后連住也變成了荒野上的草棚里。這樣執著的干勁在男同志身上也是少有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她也贏得了男拖拉機手的一致佩服。
在一年多的刻苦訓練中,梁軍已經能夠熟練地操縱一臺拖拉機,也懂得了許多機械方面的很多專業知識,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專家了。
梁軍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女拖拉機手的事跡著實振奮人心,在彼時剛剛成立后不久的國內,廣大女性解放獨立的熱潮中,梁軍的事跡被全國報道,廣泛傳播,女性們也紛紛以她為榜樣,加入到了拖拉機的學習中。
此后不久,梁軍的勞動品質讓她成功當選了全國勞動模范。再后來,梁軍又與勞動群眾一同參加了北大荒的開發建設。這是她的新一段旅程,而目的同樣是為了國家建設,為了人民幸福。
1952年時,梁軍報名參加了高考,最終成功考入了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亦是該學院最早的一批大學生。
選擇機械專業是與她早年接受的那場拖拉機培訓密切相關的,她喜歡上了機械領域,因而選擇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后來的梁軍通過更加系統地學習,充分掌握了許多先進的機械理論和維修技術。
在畢業后,她便成為他黑龍江省機械化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參與北大荒的開發和建設工作,并為此而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59年的秋天,中國首批自己生產的拖拉機抵達了黑龍江。這是令人振奮的消息,這代表著中國機械制造業的進步,自主是作為研究員的梁軍最想看到的局面。又有著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的身份,梁軍得以嘗試到親自駕駛這架國產拖拉機。駕駛拖拉機的梁軍臉上自信和燦爛的笑容,這一幕正好被前來報道的記者用鏡頭記錄下來。
后來的發展沒有人預料到,因為這張照片既見證了中國國產拖拉機誕生,也見證了新中國女性的獨立自信,最終在種種的機緣巧合之下。梁軍的這個形象被印在了我國第三套1元紙幣上,并于1969年在全國各地發行。
1970年時,梁軍被調到到了哈爾濱市農機局并擔任副局長。再后來,她辭去了行政職務,成為專職總工程師,在1990年離休時又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梁軍的日子忙碌而充實,一心專注工程建造上的她并不知情她的形象被印在了人民幣的事情。直到2003年,中央電視臺在制作一檔節目時,確認了1元人民幣那個女拖拉機手就是梁軍。她才得知此消息,而此時已經距她成為“人民幣女郎”有足足40年了。
2023年的1月14日,為中國開荒事業忙碌大半生的梁軍在哈爾濱因病逝世,享年90歲。而在生前,她曾對“人民幣女郎”一事說道:“人民幣上的女拖拉機手以我為原型,那是我個人又不是我個人,是新中國婦女的代表。”
晚年的梁軍回顧一生道:“我把青春獻給了北大荒,把后半生獻給了農機事業。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人生,我還會做一名拖拉機手,為祖國耕耘、拓荒。”如此肺腑之言,愛國之情,可堪當代的一代女杰。
盡管梁軍已經離開,但她的精神卻將永遠被銘記,她是女兒身,卻有男兒志,此志是為國家的建設出一份力,是為一個時代、為后人留下開拓精神。她的一生沒有走得平順的時候但她卻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志向,這樣的精神,這樣的品質,正是新一代青年男女所應該擁有的。也只有牢記先輩們所留下的這些精神,才能讓我們的祖國建設更加美好、強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