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一個蘋果的故事》傳揚革命精神 四川內江抗美援朝老兵鄭時文與世長辭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2023年1月4日13時53分,中國共產黨員、抗美援朝老兵鄭時文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逝世,享年90歲。
鄭時文的女兒,國家統計局內江調查隊黨組書記、隊長鄭曉婷在追悼父親時寫道:“他寫下了那篇大家耳熟能詳的文章《一個蘋果的故事》,他是‘上甘嶺盟誓’的19個戰友中唯一的幸存者,他在央視錄制的《難忘鐵血上甘嶺》讓許多人淚流滿面熱血沸騰,他曾經‘嗷嗷叫著’沖向血火橫飛的戰場。”
投筆從戎入朝作戰 自謙“是一個小小的通訊員”
鄭時文1933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1950年3月開始從事革命宣傳活動等工作,195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6月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后編入中國人民志愿軍10軍29師入朝參戰,1951年3月至1954年12月,先后在中國人民志愿軍15軍29師司令部擔任戰地情報員、代理情報所所長等職務。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鄭時文(受訪者供圖)
奔赴朝鮮戰場時,鄭時文還不滿18歲。他在家中排行老小,其上還有兩個哥哥是前線的戰斗人員。得知情況后,首長說:“三兄弟必須保一個,能夠回國為老娘養老送終。”
“我是一個小小的通訊員,一個學生兵,我的任務是送戰地文書,收集戰地情報,寫戰地通訊,寫得笨,但是要寫,因為我們全軍需要聲音,祖國需要聲音。”2023年,88歲的鄭時文受邀參加央視的節目《老兵你好》時,講述了那段令人難忘的歲月。
當回憶起上甘嶺戰役時,鄭時文激動不已。 “敵人的炮火那簡直是炮雨,一天30多萬發炮彈,尸骨成堆。炮火犁過去犁過來,敵人的尸體打散了,我們的也拉不出來。就打成了那個‘人肉的醬缸’,叫做‘人肉沼澤’。”他回憶道。
細節再現真實場景 “一個蘋果”的故事深入人心
1952年10月,鄭時文接到任務,把上甘嶺的戰斗情況盡快報道出去,提供稿件給報紙發表。他思來想去,決定以戰士劉明生向前線運蘋果的故事為基礎進行寫作。
當時29師政委王新親自率隊將給養送往前線,警通連戰士劉明生身上背滿水壺跟隨其中,途中遭遇敵人火力攔截,水壺也全部被打爛。“在匍匐前進接近前沿陣地時,劉明生感到腹部被硌了一下,發現是一個蘋果。擦去糊在上面的厚泥,他正準備張口咬下去的時候,想到堅守坑道的戰友,又重新把蘋果送到了前線。”鄭時文介紹,劉明生將蘋果送到坑道后,八個戰友開始誰也舍不得吃,最后一人一口,輪流兩遍才吃完。
這篇稿子首先編發在《上甘嶺戰地通訊》,經審改后寄回國內。1953年1月25日,上海《新聞日報》在顯著位置編發了這篇稿子。《一個蘋果的故事》改編后編入小學《語文》教材,向后輩傳遞著團結協作、不畏犧牲、先人后己的革命精神。
緬懷先烈銘記歷史 設立家祭日傳承紅色家風
幾十年來,鄭時文發表了不少有關朝鮮戰爭的散文、詩歌、學術報告和回憶錄,傳承發揚抗美援朝精神。盡管到了耄耋之年,他依然保持著寫作和閱讀的習慣。
鄭曉婷還記得,父親所寫的《奪回來的城市》在文匯報整版登出,《高高山上的雄鷹》獲一等紅旗大稿,他的著作《我心有歌——一個學生兵的朝鮮戰場親歷記》在全國各大報刊雜志連載,升級版《穿過硝煙的軍列——一個學生兵的朝鮮戰場親歷記》已成絕版。
更令鄭曉婷驕傲的是,她是“19個人的女兒”。原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鄭時文與18名戰友在坑道里曾發誓,如果有人幸存回國并結婚生子,那么他的孩子就是19個戰士共同的孩子。1952年12月9日,戰友們不幸遇難,只剩下他一個。
鄭時文祭奠戰友(受訪者供圖)
于是,每年12月9日成了鄭時文家祭日。他教育孩子們要好好繼承革命傳統,像愛母親一樣愛祖國,為祖國可以毫無保留,犧牲一切。2023年12月9日,鄭時文還在家中祭奠了犧牲的戰友。
鄭時文唱《我的祖國》(受訪者供圖)
2023年,封面新聞記者在采訪鄭時文時,他唱起了那首激情澎湃的歌曲《我的祖國》。在唱到“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時,他雙手握拳,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眼神堅定,好似真的握著一桿槍,隨時準備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