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大家:借條上不要寫這“4個字”,不然
對于還款的規定則因人,也因情況而定。如果有需要,還可以規定借款的利息和還款期限,以及罰息和違約金等相關事項。以及可以明確還款方式,是一次性還款還是分期還款,是否可以提前還款等。
這些基本的條款確定之后,就不能再更改。對于需要更改的情況,應該重新起草一份借條。
其次,在簽署借條時,應該要求借款人和出借人在借條上簽字蓋章,以確保借條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并且留存備份,以備日后維權之需。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在簽署借條時還可以請第三方作為證人,以增加借條的證明力。
最后,如果出現需要追償的情況,借款人應該采取正確的法律程序進行維權。不要試圖私自扣款或者采取其他非法手段,以免自己陷入更麻煩的境地。
三、借條會變成“廢紙”嗎?
在網上,經常流傳著不要在借條上寫下“幾個字”,否則就會讓借條變“廢紙”的說法。
包括“今借”會導致理解上的歧義,可以理解為只是計劃借錢,但錢還沒有真正借到,所以對于借貸是否成立會有干擾。
以及因為訴訟期限不同,比起“借條”不要寫“欠條”,還有不要寫多音字“還”等。
但其實這并不準確,也不全面。
只有當借條存在以下問題時,才可能會失去法律效力,變成無效或被認為“廢紙”:
1. 借條內容不清晰或存在爭議:借條作為一種借貸證據,必須有清晰明確的內容,以便雙方根據借條條款進行借貸交易,并在借款到期時還款。
如果借條中的借款金額、利率、期限等內容不清晰或存在雙方爭議,就可能導致借條失效。
例如,借條上的借款金額模糊不清,或者存在多種計算方式,就可能會引發借款金額的爭議,導致借條失效。
2. 借條違反法律法規:如果借條的內容與法律法規相違背,或者借貸交易本身就存在違法行為,借條也可能被認為是無效的。
例如,如果借條中約定的利率超出法律規定的上限,或者借條中的借款用途明顯違反法律法規,該借條就會被視為無效。
3. 借條被篡改:借條被篡改后就可能無法證明該借貸交易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從而導致借條失效。例如,借條的條款被篡改,或者簽字處被涂改等。
4. 借條丟失:如果借條丟失,就可能無法證明借貸交易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從而導致借條失效。
結語
“不得轉讓”4個字并不等于借條無效,這只是一個誤解。只要借條符合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還是有效的。
在簽署借條時,需要注意填寫好基本條款、要求簽字蓋章、請第三方作為證人,并保持正確的維權姿態。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借款權益。
以及為了避免借條失效,雙方在簽訂借條時應當認真閱讀并確認借條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確保借條條款符合法律法規,避免借條被篡改,并妥善保管好借條,避免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