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最推薦寫法-劃重點
大家好,我是船尾,跟你一起體會讀書人的快樂!
約翰·厄普代克認為故事就應該做到鳳頭、豬肚、豹尾。意思是,故事在開頭要使人感到驚奇,寥寥數語引人入勝;在中段得到深入展開;然后在結尾處給出富有意義的完滿闡述。
短篇小說結構
短篇小說的基本結構包括三個部分:開頭部分(人物的希望-風頭)、中間部分(人物的努力-豬肚)、結尾部分(最終結果-豹尾)。理論上,這三個部分是統一的,短篇小說應該盡可能地完整。
開頭部分:應該有一個最初事件使主人公面臨某個問題,這個問題使主人公產生了希望或者需求(目標)。
中間部分:主人公努力實現他或她的希望。這其間事情會變得越來越混亂(出現危機)直到抵達高潮,當然同時也就達到了轉折點。
結尾部分:有所顯現。(詹姆斯·喬伊斯語,意為對人物或情境真諦的領悟。)主人公打動人心,總算完成了任務,圓滿收場,問題解決。
短篇小說中的所有不同元素——包括加入的諷刺幽默元素——都以一種可以使整個故事變得完整的方式結合在一起。故事就是一個整體。這也是故事之所以成功、深刻的原因所在,因為它涉及如何對待人們的愛情和婚姻。讀者能夠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短篇小說的取材
取材很重要,只要取材對了,可以說短篇小說就成功了一半。短篇小說的取材可能是一個題目、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種思想、一種理念等,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有一個東西,一個故事,可能在我們腦子里存在若干年,覺得可能會寫成一個短篇小說,遲遲不能動手寫,可能就是沒有找到取材所在。可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了點子在哪里,就會感覺一下開朗,時候就到了。
短篇小說創造實例
1.設置懸念法
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 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
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報》發表的一篇《一雙明亮 的眼睛》,就采取這一手法。
此文一開頭是:夜,墨黑,伸手不見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 一個生產大隊去。
由于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陰,沒月亮,沒星星,自己又沒帶手電 ,真是把人急壞了。就在這時,我碰到一個社員,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隊,就把我引去了。
沿途,他一會說:'同志,注意,前頭有條溝!'一會,又指點我:'同志,注意左邊是口 塘!'最后,進了村,又指著一條巷子說:'里面住著咱們隊長,他會招呼你的。'
可第二 天清早,我從隊長屋里出來,看到一個強壯的中年人,挑著桶,哼著輕快的曲子,向稻場旁 邊的堰塘走來。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條漢子,眼怎么瞎了?正想著,只見他蠻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驚,喊:'…… 是塘,你不要掉到水里了。'
他回過頭,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給你引 路的同志嗎?'
……
看到這兒,讀者一定禁不住問自己:他是個瞎子嗎?為什么能那么利索地 引 人走夜晚呢?為什么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還明亮呢?這就叫作'切入懸念',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藝術大師卓別林有一句名言:'我總是力圖以新的方法來創造意想不到的東西。
如美國作家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這一點。
小說是敘述美國圣誕節這一天,一對恩愛夫婦準備互贈禮物,并都想買件使對方意想不到的東西。
妻子看到丈夫有個祖傳的金表,但沒有表鏈,就剪掉自己最珍愛的金色長女,拿去賣了 ,并用賣金發的錢去買表鏈。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頭美麗的金發,但缺少一套適用的名貴 梳子,就賣掉自己祖傳的、一直伴隨在身邊的、也是自己格外珍愛的表,用賣表的錢買了一 套美麗華貴的梳子。
結果兩人一碰面,丈夫拿著妻子送的新表鏈,表沒有了;妻子拿著丈夫 送的一套新梳子,長長的金發沒有了!夫妻倆只好凄然相對而笑。
在這里,盡管有對故事主 人公與讀者的'出其不意',但統統在情理之中。
因為他們夫妻恩愛,超過了對'金發'、 '表鏈'的感情。而'金錢第一'的資本主義世界,對下層的小人物來說,也只能是這樣辛 辣的結局。
3.欲揚先抑法
這種創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準備著力表現的人物,不妨先壓一壓,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頭 ,先縮一縮。
這樣,擊出去,更有力;而準備貶低的人物,則不妨先讓他'威風威風',然 后,讓他從'威風嶺'上掉下來,便'摔'得更慘。
這里,先看看'欲揚先抑'的典型 例子,它就是馬烽寫的《我的第一個上級》。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縣農建局的田副局長。
從 表 面看,這個老田衣冠不整,披個爛棉襖,無精打采,疲疲塌塌,慢慢吞吞,簡直不象個領導 樣子。
可隨著作品的逐步深入,突然異峰崛起:他在海門決堤搶險過程中,熟諳全局,胸有 成竹,果敢勇猛,不顧1954年防汛中患上的、一直沒有好的、十分嚴重的關節炎,身先士卒 地帶頭在大風大浪中搏斗,一直到戰勝險情才收兵!
作品正是運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塑 造了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主義英雄人物。
4.一箭雙雕法
作者在寫小說中,似導戲的導演,常常讓舞臺上的角色拿這樣或那樣的道具。
好導演會利用 這個'道具',不只讓一個角色,而使許多角色與這個'道具'有關系;不只讓一方,而是 讓矛盾的雙方都與這個'道具'打交道。
這樣,就可以從這個'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靈世 界,揭露生活本質,完成作者在這發現上的美學思想。當代英國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 二十先令的銀幣》就是如此。
我們看到,'20先令的銀幣'本身就是作者的一個道具。作者 就利用這個道具,首先讓文中的、有錢的馬斯頓太太故意把它放進一套衣服里,然后讓她的 仆 人弗斯戴克太太送這套衣服到洗衣店去洗,但交代了一句,送洗之前,得把衣服口袋掏一掏 .弗斯戴克是個窮人,丈夫又癱瘓,急需錢用。
這銀幣該給她帶來多少歡樂呵:可以給可 憐的丈夫買水果,買煙,加上一瓶酒;還可以去買幾件必須添置的衣服……而馬斯頓太太, 就希望弗斯戴克 悄悄地瞞下這枚銀幣,并把這二十先令花掉,然后她 再叫弗斯戴克交上這筆錢。
弗斯戴克若交不出,她的目的就達到了,證明窮人窮得卑劣、下 * ,而她自己才是高尚的。
你看,作者利用這個道具,自然而然地'一箭雙雕'了。
既展現了 世界窮人物質的貧窮,還暴露了富人精神上的無恥,并深刻地揭示了這個世界人與 人之間的關系是多么殘酷!
這篇小說的結尾是:弗斯戴克太太經過一番艱苦的思想斗爭后, 總算沒用這個'設下圈套'的錢。當馬斯頓太太一過問,她就顫悠悠地交還了……可這'二 十先令的銀幣'卻深深地在讀者腦海里打下了烙印。
短篇小說最推薦寫法-劃重點
這里推薦雙線寫法——用兩條互相獨立但又聯系的線路來寫。前面是獨立的兩條線,結尾回歸為一條線,并沖突出結尾,意義生化。
《麥客》寫父子倆一同去打短工,到了不同的人家,父親在艱難的境遇中失掉自尊,偷手表被發現,內疚而歸;兒子則被新生活攪起愛情、自由的渴望,最后就范于傳統道德。作者把兩個本來可以各自獨立的故事交互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兩個空間,兩組人物、兩組不同的人際關系和不同的情感追求,構成雙重現實內容。這種結構,減弱了作者有頭有尾講述一個故事的封閉性,使小說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具有現代人的時空感。當然,短篇小說還有三條或三條以上情節線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