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草自青,秋來葦自白|讀《青山白發》林
一開篇,作者就帶著我們的視線隨著他的車子一起進入北鶯公路,發現從道路左右竄出的叢叢蘆葦,隨著車子的迂回看到那整山的白芒花像是水墨畫的留白,又似青山白發。
作者此刻停下車來,思緒隨著白色的芒花飄出,只是隨花進入了他的世界,而我,進入了我自己的世界。
我家住在鄉下,通往村里的是一條不寬不窄的村村通的公路,快到家的一段公路的兩邊長滿了茅草,到了秋天,也會生出類似的芒花,簇擁著公路,輕撫來往的車輛。家鄉的一草一木一花總有撫慰人心的本領,如同芒花拂掉車頂的灰塵一樣,家鄉也能拂去游子心頭的陰郁。
前段時間清明,回了趟家,正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好時候,香椿、野蔥、竹筍、蘑菇等各種野菜都爭相出來迷亂者農家人的眼。我也一樣,一回家就扎進了山林里,各種煩惱也都拋諸腦后了。
鄉間的一草一木也自有他的生意。作者也這樣寫道:
在鄉間,葦芒是最低賤的植物,因此他的生命力特別強悍,一到秋天,他就是山里的最美的景色了。有一年我在盆里隨意栽植一株葦芒,本來靜悄悄躺在花園一角,到秋天時他突然抽拔開花,是那些紅的黃的花成了他的陪襯。那令我們感覺,秋天代表了自然的時序,他一生的精華就在秋天。有一次,我路過村落去郊區探望朋友,在路旁拔了幾株葦芒給朋友,他收到時不禁感嘆:“竟然已經是秋天了”——葦芒給人的感受勝過了春天的玫瑰。”
站在滿山的芒花里,作者想到了一位特立獨行的和尚云門文偃,一次另一位和尚問他:“什么是佛法的大意?”
“春來草自青!”他說。
又有和尚問他:“什么是成佛 的方法?”
“東山水上行!”
在云門的眼中佛法的大意和成佛的方法,其實就是一種自然,一種萬物變化與成長的基本道理。透過這種自然的過程,我們即可以說,佛法的大意是“春來草自青”,當然也可以說是“秋來為葦自白”,它是自然心,也是平常心。
“什么是佛法的大意?是春來草自青!”這是我在全文最喜歡的一句,幾乎可以說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很多時候,我們急功近利,剛入門,付出了一些精力,但是積累還不夠,一遇上困難就會退縮。其實事情的都自有他發展的規律,我們精益求精,去摸索探尋,總結反思再提升,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好了,因為“春來草自青!”
我的文思實在有限,就借用文中的片段結尾吧。《金剛經》里的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將來心不可得。”為什么不可得呢?因為面對自然的浩浩渺渺,人的心念實在是無比細小,而且時刻變化,讓我們無法知解人生與自然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