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檢的近義詞
[mark_b]
藥檢的相關詞: 藥學、藥叉、藥癮、藥典、藥方、藥師、藥鋪、藥囊、藥酒、藥性
[/mark_b]
藥檢的意思:對藥品的質量進行化驗檢查。
藥檢的拼音:[ yào jiǎn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藥典:某些國家對藥品規格所定標準的法規性文件。它規定比較常用的、有一定防治效果的藥品和制劑的標準規格和檢驗方法,是藥品生產、經營、使用和管理的依據。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第七版)出版。
【第2句】:藥衡:英美質量制度,用于藥物(區別于“常衡、金衡”)。
【第3句】:藥鋪:出售中藥的商店。主要按中醫藥方配藥,現在有時兼售西藥。
【第4句】:藥店:中醫史上第一家官辦的藥店誕生于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是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批準創建的。當時,王安石基于變法派內部分裂,愛子王雯英年早逝,尤其是自己久病纏身,決定辭職而歸隱山林。臨別政壇,他命人在首都開封創設一家“太醫局熟藥所”,也叫“買藥所”,可以說,它就是現代中藥店的前身。藥店對聯:“藥靈只在癥能對。人健何妨吾亦閑。”(《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聯稿·藥店》)隨著年代的延伸,社會分工的細化,制藥和賣藥漸漸分離,從而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藥店,專以賣藥為業。
【第5句】:藥方:【第1句】:為治療某種疾病而組合起來的若干種藥物的名稱、劑量和用法:開~。
【第6句】:藥膏:膏狀的外敷藥。
【第7句】:藥捻:藥捻:yàoniǎn【第1句】:用來點燃火藥﹑爆竹的引線。【第2句】:帶藥的紙捻或紗布條,外科治療時用來放入傷口或瘡口內。
【第8句】:藥師:藥師是藥工、醫師的古稱,同時也是佛教中的一種佛名,在現代也指藥劑師。
【第9句】:藥癮:藥物依賴。
【第10句】:藥房:醫院藥房是集管理、技術、經營、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科室。藥房不僅要保證提供給患者準確、質量合格的藥品,而且要保證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藥品,確保醫療費用更為經濟合理。
【第11句】:藥引:中藥方劑中附加的藥味,能調節藥性,增強藥效。魯迅《<吶喊>自序》:“因為開方的醫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藥引也奇特:冬天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對的,結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辦到的東西。”
【第12句】:藥學:研究藥物的科學。
【第13句】:藥叉:南山樂山,本名孫士新,字樂山,號放鶴山人。別署:樂山仁者,大瓠園主。齋號:心齋,樂齋,亦樂哉齋,大瓠園。榮寶齋畫院范揚山水畫工作室畫家。現客居北京。家承文風,傳學詩書、金石書畫、中醫及傳統國學。原供職于滄州市政府駐外辦。現為北京榮寶齋畫院畫家。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著名畫家范揚先生弟子。北京一畫山房美術館副館長、美術顧問。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理事。滄州市評論家協會秘書長。滄州市雅藝軒文化傳播公司、雅藝軒畫廊特約畫家兼美術顧問。滄州市金獅美術館特約畫家、美術顧問。
【第14句】:藥酒:中成藥劑型之一。用酒浸泡藥物,浸出其有效成分所制得的澄明液體藥品。如參茸酒。
【第15句】:藥廠:生產藥物或加工藥材的工廠。
藥檢造句:
【第1句】:如何充分發揮質量保證領導小組的職能,是藥檢所日常工作順利運轉的保障。
【第2句】:隨后,世界羽聯官方網站援引馬來西亞發行量最大的英語報紙《新海峽時報》進行了報道,文章題為《馬來西亞羽協:頂尖男子羽毛球選手藥檢不過關》。
【第3句】:艾斯蒂梅特是一匹五歲的雌馬駒,今年它再次參加英國皇家愛斯科賽馬會,在藥檢結果中表現為陽性,是五匹參加藥檢的馬匹中唯一一匹未能通過藥檢的馬匹。
【第4句】:對于那些在今年歐洲冠軍聯賽中引進的藥檢中被查出與禁藥有關的球員,歐足聯將嚴懲不怠。
【第5句】:“在興奮劑的世界里,一直在進行著貓和老鼠的游戲,”曾擔任藥檢官員的天普大學精*病學學院院長DavidBaron說道。
【第6句】:方法通過調研廣東、上海藥檢所實施LIMS項目的情況,分析了LIMS在檢驗實驗室應用的經驗。
【第7句】:經初步應用后,大大提高了藥檢所的工作效率、經濟實力和社會效益。
【第8句】:蘭迪斯對此提出了對阿姆斯特朗的指控,而蘭迪斯在舉行的環法自行車大賽中由于藥檢呈陽性而被剝奪了冠軍頭銜。
【第9句】:結果:在藥檢所中,所的純技術效率。
【第10句】:里奧費迪南德不是沒通過藥檢,他錯過了藥檢的時間。
【第11句】:據省藥檢所毛景英介紹,作為殺鼠劑的統稱,毒鼠強包括毒鼠強、氟乙酰胺、氟乙酸鈉、毒鼠硅、甘氟等。
【第12句】:在曩昔兩屆奧運會中,舉重活動員服用犯禁藥物的環境比力遍及,藥檢陽性事務也令舉重場上眩目成就的價值大打扣頭。
【第13句】:通過闡述群體凝聚力的內涵,分析了群體凝聚力在藥檢所中的作用。
【第14句】:這兩人聲稱他們在趕回奧運村接受藥檢途中摩托車出了意外。
【第15句】:研究版主要面向高校、藥廠和藥檢所的研究人員,其主要任務就是管理用戶數據,輔助用戶分析數據,制定中藥指紋圖譜標準。
藥檢的詩句:
【第1句】:藥檢舊囊書欲遍《次韻答邵戶部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