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帳的近義詞
[mark_b]
蚊帳的相關詞: 蚊蟲、蚊蠅、蚊負、蚊廚、蚊咬、蚊帳、蚊子、蚊蚋、蚊響、蚊香
[/mark_b]
蚊帳的意思:掛在床鋪上阻擋蚊子的帳子,有傘形和長方形兩種。
蚊帳的拼音:[ wén zhàng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蚊蟲:蚊蟲,漢語詞語,一種有害動物。
【第2句】:蚊負:【第1句】:亦作"蚉負"。【第2句】:《莊子.應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蚉負山也。"后遂以"蚊負"比喻力小任重。【第2句】:張景岳《類經》續:“因敢望陋效顰,免圖蚊負”蚊負:蚊子背山,喻力所不及。自謙之詞。
【第3句】:蚊蠅:蚊蠅,讀音wényíng,漢語詞語,亦作“蟁蠅”。蚊蟲蒼蠅。亦喻紛擾的世情。
【第4句】:帳篷:撐在地上遮蔽風雨、日光的東西,多用帆布、尼龍布等做成。
【第5句】:帳薄:賬簿(Bookofaccounts):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賬頁組成的,用來序時地、分類地記錄各項經濟業務的簿籍。用以全面、系統、連續記錄各項經濟業務的簿籍,是編制財務報表的依據,也是保存會計資料的重要工具。
【第6句】:帳本:暫無解釋。
【第7句】:蚊廚:即蚊帳。廚,同“幮”。
【第8句】:帳子:帳子(zhàngzi),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遮擋專用的布,掛在床上。
【第9句】:蚊帳:掛在床鋪上阻擋蚊子的帳子,有傘形和長方形兩種。
【第10句】:蚊蚋:蚊蚋,通常指蚊子。食人血的蚊子叫蚋,食植物汁液的蚊子叫蚊。
【第11句】:蚊香:一種驅蚊物,其中的藥物被點燃后所發出的煙可趕走蚊子或熏死蚊子。我國點蚊香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的蚊香分線香和盤香兩種。蚊香燃燒的煙里含有4類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即超細微粒-煙塵(直徑小于【第2句】:5微米的顆粒物質)、多環芳香烴(PAHs)、羰基化合物(如甲醛和乙醛)和苯。同時,除了這4類明顯的有害物質外,蚊香中還有大量的有機填料、黏合劑、染料和其他添加劑,才能使蚊香可以無焰悶燒。
【第12句】:帳房:帳房的意思是軍帳,帳篷,蒙古包。
【第13句】:蚊子:昆蟲,成蟲身體細長,胸部有一對翅膀和三對細長的腳,幼蟲(孑孓)和蛹都生長在水中。雄蚊吸植物的汁液。雌蚊吸人畜的血液,能傳播瘧疾、絲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病。最常見的有按蚊、庫蚊和伊蚊三類。
【第14句】:帳戶:正確的寫法應為“賬戶”,“帳戶”為錯別字。會計工作中,為了反映有關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及其結果,對其所有經濟業務所作的分類記錄。賬戶具有一定的格式,除列明“賬戶名稱”(又稱“會計科目”)外,通常設有“日期”、“記賬憑證號數”、“摘要”、“借方”、“貸方”、“余額”等欄。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設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結構,用于分類反映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的載體。設置賬戶是會計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賬戶分為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按其所反映的經濟內容不同分為資產類賬戶、負債類賬戶、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成本類賬戶、損益類賬戶等。
【第15句】:蚊響:蚊響,是漢語詞匯,解釋為蚊蟲集飛發出的聲音。
蚊帳造句:
【第1句】:比起把幾十億美元投在減少碳排放上,你可能更愿意多買幾頂蚊帳。
【第2句】:經殺蟲劑處理的蚊帳指用殺蟲劑處理過的蚊帳,能夠驅趕、殺死傳播瘧疾的病媒蚊子或使之喪失能力。
【第3句】:顯而易見,對通過單一疾病行動分發的疫苗、蚊帳和藥物進行計數要比衡量世衛組織技術工作的效果容易許多。
【第4句】:蚊香不可怕,蚊帳咱也鉆的動它,我們蚊子就是無懼怕的一族,額哈哈!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們吸血的光榮之路,沒有人能妨礙我們日常的工作!娃!快跑哇,夏季驅蚊短信來拉!
【第5句】:書桌,衛生間,吹風機,暖氣,浴室,浴室用品,浴缸,空調,蚊帳。
【第6句】:掛個蚊帳在里面裸睡,挑逗蚊子,把它急死。
【第7句】:如果晚上臨睡之前,蚊帳沒有弄得嚴實,紗窗也沒有關好,蚊子馬上會飛進來,那么,這一夜我們一定不會睡的安穩。
【第8句】:俗話說的好:虱子多了不覺得癢。照此推理,蒼蠅多了你會不覺得亂,青蛙多了你會不覺得嚷,溫度高了你會不覺得熱,蚊子多了你會不覺得癢,汗兒多了你會不覺得臟,蟬兒多了你會不覺得響。看,夏天是多么勵志的季節呀!朋友,多多鍛煉,空調別看,蚊帳別掛喲!
【第9句】:建立了驅蚊蚊帳中有效溴氰菊酯的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
【第10句】:比起把幾十億美元投在淘汰碳排放上,你年夜概更樂意多買幾頂蚊帳。
【第11句】:今年大暑到、朋友短信來、提醒你:出門外、把傘帶、多喝水、心暢快、對飲食、巧安排、對蚊蟲、別煩惱、掛蚊帳、防蚊咬、清涼一夏樂逍遙。
【第12句】:這種蚊帳每五年必須重新處理一次。
【第13句】:正在使用的蚊帳需要每年重新處理一次。
【第14句】:常常在睡覺時被叮,年輕者可以使用蚊帳預防它。
【第15句】:晚上人們鉆進蚊帳里。它不通,也不透,層層包圍著你加上水氣朦朧,塵土迷揚,再加上蚊香裊裊,路燈昏黃,有時若是深巷盲人笛聲幽幽,整個構繪出一幅現下想來不失清美而當年過來難以消受的悲歡交雜之情景。舒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