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擅”的成語(16個)
本文整理了擅壑專丘、社威擅勢等含“擅”的成語16個,其中“擅”開頭的成語5個,“擅”在中間的成語1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擅”開頭的成語【第1句】:擅壑專丘[shàn hè zhuān qiū]
【解釋】指放情山水。
【第2句】:擅自為謀[shàn zì wéi móu]
【解釋】擅自:自作主張;謀:打算。超越權限而自作主張地進行謀劃。
【第3句】:擅行不顧[shàn xíng bù gù]
【解釋】形容獨斷專行,不顧一切。
【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
【示例】今太后恃國母之尊,擅行不顧者四十余年。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
【第4句】:擅離職守[shàn lí zhí shǒu]
【解釋】擅:隨意,任意。指未經許可即離開自己的工傷崗位。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見面之后,不由分說,拿隨大爺一把辮子,說他擅離職守,捏稱回任,定要扭他到堂翁跟前,請堂翁稟明太尊?!?/p>
【第5句】:擅作威福[shàn zuò wēi fú]
【解釋】擅:自作主張。濫用職權,作威作福。
【出處】《三國志·魏志·高柔傳》:“又達等數以憎愛擅作威福,宜檢治之?!?/p>
【示例】方今漢朝獻帝在位,被那董卓專權,擅作威福,生殺由己。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
“擅”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社威擅勢[shè wēi shàn shì]
【解釋】倚仗權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處】《淮南子·汜論訓》:“將相攝威擅勢,私門成黨,而公道不行?!?/p>
【第2句】:桀黠擅恣[jié xiá shàn zì]
【解釋】桀:兇悍;黠:狡猾;擅恣:獨斷,放縱。指兇悍狡猾,獨斷專橫。
【出處】漢·桓譚《鹽鐵論·本議》:“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厲中國?!?/p>
【第3句】:專權擅勢[zhuān quán shà shì]
【解釋】形容把持大權,獨斷專行。
【出處】《漢書·王尊傳》:“知中書謁者令顯等專權擅勢,大作威福,縱恣不制,無所畏忌,為海內患害?!?/p>
【示例】東漢·班固《白虎通義·封公侯》:“為其專權擅勢,傾覆國家?!?/p>
【第4句】:文擅雕龍[wén shàn diāo lóng]
【解釋】比喻文章寫得極好。
【出處】《北史·薛憕傳論》:“寘、憕并學稱該博,文擅雕龍,或揮翰鳳池,或著書麟閣,咸居祿位,各逞琳瑯?!?/p>
【第5句】:卒擅天下[zú shàn tiān xià]
【解釋】卒:終于;擅:獨攬,據有。指終于得到天下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p>
【第6句】:專擅跋扈[zhuān shàn bá hù]
【解釋】跋扈:霸道,不講理。形容把持大權,獨斷專行。
【出處】《漢書·王尊傳》:“知中書謁者令顯等專權擅勢,大作威福,縱恣不制,無所畏忌,為海內患害。”
【示例】惟載垣等前后一切專擅跋扈情形,實屬謀危社禝,是皆列祖列宗之罪人,非獨欺凌朕躬,為有罪也。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七十一回
【第7句】:獨擅其美[dú shàn qí měi]
【解釋】獨擅:獨自占有。指對美名或其他美好的東西獨自壟斷。
【出處】《晉書·劉元海載記》:“大丈夫若遭二祖,終不令二公獨擅美于前矣。”
【示例】宋代雖有盤樂之主,絕無漁色之君,所以高、曹、向、孟,閨德獨擅其美。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8句】:獨擅勝場[dú shàn shèng chǎng]
【解釋】擅:獨攬;勝場:取勝的場地。形容技藝高超。
【出處】漢·張衡《東京賦》:“秦政利觜長距,終得勝場?!?/p>
【示例】金石書畫,固是他的生平嗜好,也是他的獨擅勝場。 ——清·曾樸《孽?;ā返诙寤?/p>
【第9句】:各擅勝場[gè shàn shèng chǎng]
【解釋】擅:獨占;勝場:勝利之場所。各自占有勝利的位置。形容技藝精湛,各有所長。
【出處】漢·張衡《東京賦》:“秦政利觜長虎,終得擅場?!?/p>
【第10句】:鬻寵擅權[yù chǒng shàn quán]
【解釋】憑借寵幸以賣弄權勢。
【出處】《韓非子·三守》:“鬻寵擅權,矯外以勝內,險言禍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惡?!?/p>
【第11句】:攝威擅勢[shè wēi shàn shì]
【解釋】指憑借權勢,專橫跋扈。
【出處】《淮南子·氾論訓》:“昔者齊簡公釋其國家之柄,而專任其大臣,將相攝威擅勢,私門成黨,而公道不行?!?/p>